第17部分 (第3/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做法漸漸進人室內。
當3人像幽靈一樣遁人地宮的後室時,眼前一團漆黑,什麼也看不見,裡面出奇地寂靜,寂靜得讓人心中發慌、發毛、發休。這3人相互拉扶著站起身,擰亮攜帶的手電筒,開始小心冀翼地觀察著面前的一切。關於進人墓室的情形以及當時的心情,身臨其境的黃淼章曾在當天的日記中有過這樣一段敘述:“手電在黑暗的墓室失去了原來的光亮,變得十分黯淡,似螢火蟲光一樣,使這冥冥的地宮,在微弱的光柱下更加神秘莫測。透過觀察看到,室內跌落了不少墊石,使本來不算太大的墓室顯得有些狹窄。我們置身於這灰暗的室內,一種幽禁的感覺湧上心頭,四壁角在向我們壓了過來。這封閉了兩千年的主室,充滿了潮溼腐朽的氣味,陣陣陰風徐徐飄來,撲在我們的身上,只覺一陣陰冷,不寒面慄,我倒吸了一口冷氣,定了定神,才輕步進人室內。只見墓主的棺薦早已腐朽,六個安在外停的大銅獸首銜環卻仍然完好,只是它們都東倒西歪地躺在地下,一個個雙眼圓瞪,張牙露齒,在手電光的映照下泛出道道令人心寒的綠光,惡狠狠地盯著兩千年後從地下冒出的三個不速之客。在棺掉位置內,我們發現了許多玉器,還有寶劍、箭傲等,室東部還有一座大型屏風的銅構件。我知道,這僅僅是墓室中(所藏器物)極少的一部分,而更多的奇珍異寶還掩蓋在泥土和石塊之下,等待著重見天日的那個令人驚心動魄的偉大時刻的到來。”
經過黃淼章等人的觀察,終於弄清了室內的大體情形,整個後室分為四部分,每個部分獨立成為一個室,正中的一室(後被考古人員稱為主棺室)兩邊牆頭上的條石有多塊斷裂落下,其餘各室也有斷石跌落。鋪蓋在室頂的大石板多數中間斷裂,但裂縫的錯位不大,看上去尚無倒塌跌落的危險。就在主棺室之後的貼牆處立有兩條石柱,石柱將最後的部分隔出一個小間,裡面塞滿了陶器和銅、鐵等器物。主棺室的西側,分別有兩個小型的石室,形制和前室兩側的東西耳室基本相同,裡面同樣堆放了珍貴的器物……當對整個室內的情形有了大體的瞭解之後,黃淼章等3人又移步來到兩扇石門的背面仔細觀察,藉著手電的光亮看得出,整道石門儲存完好,同第一道石門一樣,這第二道石門的門後,同樣設定了自動頂門器,其形狀和作用與第一道石門的頂門器相同。3人把門後頂門器的前端慢慢按下去,想以此開啟石門,但無論怎樣拉動,外邊的人如何推移,石門仍無半點活動、開啟的跡象。後經仔細觀察才發現,原來石門的上下軸頭佈滿了綠色銅鏽,石門與門嵋石以及門下的石砧早已因鏽蝕的緣故而結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若能找到一個方法將鏽蝕去掉,此門的開啟將不再是一件難事。
黃淼章等人觀察完畢,沿著門下的通道陸續鑽出,將裡邊看到的情形向麥英豪、黃展嶽等作了詳細彙報,麥英豪聽說石門由於鏽蝕而結成一個整體,且只要將鏽蝕除掉便可開啟的推斷後,當即決定讓湖北省博物館前來支援發掘的考古隊員後德俊進入後室,作鏽蝕清除的試驗。
後德俊在湖北省博物館堪稱田野考古發掘的宿將,除對古墓的發掘、清理、研究具有豐富的經驗外,對破鎖開門也頗為內行,此次象崗古墓的發掘,他受廣州市文管會的邀請,專門來此助一臂之力。現在,面對石門久扣不開的難題,麥英豪想到了他。
後德俊受領任務後,很快找來了鋼錐、錘、鑿等器械,按黃淼章等人鑽人通道的姿勢進人後室。就在後德俊進人後室之前,他憑著多年積累的破鎖開門的考古經驗,對鏽蝕的清除滿懷信心,認為不會有大的困難和阻力,而應該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由於門軸與兩邊石牆貼得太近,只有極小的一點空隙,任他怎樣想方設法變換角度,手中的器械依然無法施展應有的威力,試驗只好作罷。無奈又於心不甘的後德俊站在後室的門後一邊擦著臉上的汗水,一邊想著用怎樣的方法才能達到目的。經過一番細緻的觀察和琢磨,他終於想到了一個用滴灌化學藥物除鏽的方案。當他鑽出通道後,對麥英豪等人說明了剛才試驗失敗的原因以及新的應對方法。麥英豪、黃展嶽以及其他的考古人員聽了後德俊的敘說後,認為用化學藥液除鏽,可能會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又不可避免地對石門造成損壞,可謂有得有失。大家經過反覆斟酌,決定放棄這個方案,另想辦法。
面對如何儘快進人後室發掘清理的當務之急,考古隊再次召開全體隊員會議,並圍繞著是加寬通道進人還是設法開啟大門的問題展開討論。經過論證,多數人認為:如將原有的坑道加深、加寬,以此進入入員清理,首先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