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扇門板被銅鏽蝕成一個整體。有幾名隊員試著推動石門,但任憑他們怎樣用力,石I' 1就像山中天然凸現的石頭,紋絲不動。這後邊到底用何種器物和形式將此門封住,隊員們心中無數。按照常規,這道石門理應採取第一道石門的封閉方法,也就是用長條石柱作頂門石,以此讓後來者無法進入。然而這第二道石門難以用人力推開,而後室的頂部又牢牢封死,並不同於前室多有裂縫,可供入從縫隙中鑽進鑽出,以此窺視裡邊的景況,要想進入後室,看來只有在這道石門上做文章。
經過仔細觀察,考佔隊員陳偉漢看出了一點門道,他發現石門下方的一段石制門檻有些鬆動,若先將這段門檻移開,對整個石門的開啟或許有些幫助。這個建議在得到發掘隊領導認可後,幾名隊員開始實施起來。陳偉漢的想法的確有些道理,由於石門檻並未和其他的建築物緊密相連或疊壓,且又有些鬆動,故考古人員未費多大力氣就將其移出了原來的位置。當這件工作完成後,石門腳下便露出了一條約有10厘米高的縫隙。這條縫隙的顯露,無疑為開啟整道石門創造了條件,考古人員找來幾根木棍,沿著門檻空出來的縫隙伸進去,並用力向上撬動。與此同時,幾名隊員雙手按在石門的中上部用力推動,企圖以撬與推相結合的方法將石門開啟。但是,不管隊員們怎樣用力,石門依然紋絲不動,當大家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有些灰心喪氣時,考古人員黃淼章提出了一個用液壓千斤頂放人門下工作,或許可將石門頂松並有可能開啟的設想。在沒有其他更好辦法的情況下,發掘隊的麥英豪、黃展嶽等人只好決定按黃淼章的想法一試。很快,液壓千斤頂從廣州一家機械廠借來並按計劃施行,令黃淼章以及眾人大為掃興的是,千斤頂的使用仍然未能把鐵板一樣的石門移動分毫。至此,一個開門人室的事情變得棘手、複雜起來。
“大活人不能被一泡尿憋死。來,大家都到工棚裡去,一是喝口水休息一會兒,再就是研究一下我們到底該怎樣把這扇頑固不動的石門給開啟。”面對眼前久推不開的石門,麥英豪一邊擦著臉上的汗水,一邊大著嗓門對大家哈喝起來。考古人員陸陸續續鑽出墓室,來到工地臨時搭起的蓆棚內,一邊喝水,一邊為開啟石門出謀劃策。經過一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爭論,最後大家感到要進人後室,可行的有如下三種方案:
一、設法開啟石門,哪怕是隻開啟一扇也好,但不能讓石門受損。
二、如果石門最終無法開啟,可考慮採取當初白榮金提出的大揭蓋的方法,工作人員從室頂下去。
三、如果以上兩種都不可取或無力做到,可嘗試從前室正對石門處開挖一段坑道,工作人員從地下坑道進人,先觀察一下內部情況,然後再作下一步的打算。
不難看出,以上三種方案,第一種過於虛無,且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至少在較短的時間內,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將石門開啟。第二種最容易做到,但它的不足之處在於,如果揭取頂蓋石,難免會有碎石、泥土掉人墓室內,在對室內情況不瞭解的情況下,裡邊器物的安全難以保證,同時也會破壞墓室的原貌。相對此前的兩種方案,第三種當算是上策,這樣做既保證了室內文物的安全,又可從此進人後室,將情況瞭解清楚。經過反覆比較推敲,考古隊領導決定按第三種方案行動。
正當大家再度振作精神,欲按照既定的計劃實施時,卻意外地傳來第9號颱風馬上就要在廣州登陸的訊息,如果颱風一旦登陸,發掘工地臨時拉來的照明電源就要中斷,工地上的蓆棚以及墓頂上的防護棚也有被狂風暴雨掀翻浸塌的危險。鑑於此情,發掘隊領導者決定,暫時停止地下清理工作,所有人員都要把精力用於防護棚的加固以及墓葬外部的保護。於是,眾人只得放下惦念著的墓室文物以及開啟石門的行動,全力以赴地投人到抵禦颱風的緊張與忙碌之中。
9月10日下午,颱風逐漸減弱,發掘工地中斷的電源再度接通,開啟第二道石門的方案得以正式實施。
當天傍晚,黃淼章指揮幾個民工,先把石門下方西端的一段石門檻移去,又在石門下開挖出一段可容一人鑽進鑽出的小通道。當這段通道挖好後,為弄清室內的具體情況,麥英豪指派黃淼章、陳偉漢以及國家文物局的李季等3位身體瘦削的人,先後進人後室進行偵察。由於通道極其狹窄,進人的人無法以俯臥的姿勢行動,第一個鑽人的黃淼章只得仰躺在通道中,頭向內。腳朝外,兩手攀扶著石門底部,雙腿的後跟用力蹬地,屏住呼吸,用盡氣力,一點點蹭了進去。緊接著,其他兩人也按照黃淼章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