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驚喜過後,伴隨而來的是一陣憂愁,因為室內的器物太多太亂,考古人員根本無立足之地,如何進人室中清理?看來這是一個不算太小的難題。當然,如果室記憶體放的不是沉睡千載的珍貴文物,而是一堆普通器物,只要先將散落在過道中的一部分取出來,再逐步向室內推進,以步步為營的方式就可以全部提取了。這種步步為營向前推進的方式,勢必要影響整個室內拍照時的完整性,同時容易弄亂墓內互相關聯的器物,這無疑犯了考古學的大忌。就考古學的意義而言,它不僅僅是將發現的文物取出來以供人們觀賞,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器物以及與這些器物相關聯的一切物質,科學地揭示古代的歷史文化,準確地恢復歷史文化景觀和破譯古代資訊,進而從中抽譯出歷。史演進的規律和能夠對現代人類產生鼓舞和激勵的優秀的古代精神。
考古人員在感到棘手的同時,不得不停下來商討對策。
隊員們根據自己的學識、經驗與思維方式,分別提出了不同的清理方法,很快這些方法因各自存在的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而被一一否定。最後,來自北京的白榮金提出了一個,’懸空發掘”的方案,引起了大家的極大興趣。
在象崗古墓的考古發掘隊員中,白榮金可稱得上是一員戰功赫赫的宿將。他自1956年參加考古工作,至今己參加發掘墓葬和遺址近百處,尤其在著名的滿城漢墓和馬王堆漢墓的發掘中,白榮金髮揮了巨大作用。儘管如此,白榮金為人處事卻極其謙虛,每遇到棘手難辦的間題,他總是在耐心聽完其他人的意見後,以一個成熟學者應有的風度、學識和耐心,經過反覆琢磨,才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次他提出的“懸空發掘”方案是:首先在前室把幾個木屑麻包堆疊成一個高約O。5米的小堆,其上放一把長竹梯,猶如一架蹺蹺板。這個蹺蹺板的大頭在前室,上面坐上數人作重壓。小的一端伸進耳室,考古隊員可沿著這把竹梯慢慢“爬”進室內作分層清理……白榮金的這個方案很快得到大家的認可並付諸實施。
木屑麻包堆起來了,竹梯架上去了,考古人員陳偉漢、李季等3人順序坐上了竹梯伸人前室的一端,考古宿將白榮金身穿褲權、背心,小心翼翼地沿著竹梯的外端“爬”進了西耳室。進人室內的白榮金在深人室內約1。5米的南北兩面石牆的牆根下隨著竹梯的左旋右轉,終於找到了一處可先取起遺物的地方。經過照相、繪圖後,白榮金慢慢將遺物取出,從而清理出兩個落腳點,隨後在這兩個點上用外面考古人員遞進來的磚塊疊起了兩個短柱,在這兩個短柱的上方再架一根厚木杭,將竹梯的一端搭。上去。這樣,整個室內便有了一個“萬”型的支架。由於西耳室的總長度在4米以上,這1。5米的支架自然不能達到全部清理的地方,於是,根據預先設計的增補方案,在這第一個支架搭成的基礎上,以同樣的方法繼續向裡延伸。當第二個、第屯個支架全部搭成並接近於西耳室的內牆後,再在這3個高度相同的支架上縱向平鋪兩條厚木板作為“滑軌”,最後在“滑軌”上用三四塊略短於室內橫寬的木板打橫平鋪,搭起一個高出室內地面約0。6米的低空操作平臺。當這一切全部完成後,發掘人員拉進工作燈和電風扇,便可坐著或趴在平臺上俯身進行清理作業了。因為平臺上只有幾塊平鋪木板,考古人員還可以隨著清理程序的需要隨時移動位置。看來,白榮金想出的確實是一個既簡易又安全的辦法。
既然考古隊已決定由白榮金、陳偉漢、李季三人負責西耳室的清理工作,這三人理所當然地要負起責來,並率先進人室內開展工作。儘管白榮金設計的“懸空發掘臺”看上去有些新鮮和浪漫,而一旦進入實際工作,卻無法讓人浪漫起來。這時的嶺南地區已進人酷暑季節,廣州的氣溫已達到攝氏三十六七度,雖然象崗山古墓深人地下加多米,氣溫略低於地表,但由於墓穴相對狹小,不能通風,令人感到悶熱異常。又由於這座一佔墓明顯具有高度的文物價值和學術價值,考古隊在發掘清理前就作了嚴格的規定,每清理一件重要文物之前或發現重要跡象,都要不惜代價由專門負責攝影和錄影的姜言忠、韓悅分別拍出一套黑白負片(便於將來編寫發掘報告時製版)、一套彩色負片、一套彩色反轉片(幻燈片)、一套彩色電影片和一套彩色錄影片、〕如此一來,在這個不算太大的墓穴中,白榮金等兒位考古人員趴在操作檯上測量、清理,姜言忠、韓悅等攝影、錄影人員也緊隨其後,一刻不離地進行著取景、測光、調光、拍攝等工作,使本來潮溼、悶熱的墓穴更加氣悶難耐。尤其是那功率高達1萬多瓦的攝影專用燈光一開啟,整個室內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