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2/4頁)
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哈·別努基澤(聯合機器製造廠)、亞歷山大·阿卜拉莫夫(歐亞控股公司)、魯賓·瓦爾達尼揚(“三方對話”投資公司)、弗拉基米爾·波塔寧(“因特羅斯”投資集團)、米哈伊爾·弗雷德曼(“阿爾法”投資集團)、安德烈·科斯京(“對外商業銀行”)、弗拉基米爾·科岡(“工業建設銀行”)、亞歷山大·瑪姆特(“三方對話”投資公司)、阿列克謝·米勒(“天然氣工業”)等。傾向於保持距離的還有俄羅斯工業家企業家聯盟主席阿爾卡基·沃爾斯基。 普里馬科夫領導的俄羅斯工商會也無意為霍多爾科夫斯基辯護。
西方媒體對霍多爾科夫斯基被捕一事的反應也很平淡,只有個別歐洲及美國的報紙就此事表示出憂慮,但不是反對。在西方較受歡迎的《國際先驅論壇報》上刊發的威廉姆·普費弗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寫道:“霍多爾科夫斯基與普京之間的衝突是為爭奪俄羅斯的未來而進行的一場鬥爭。中心問題是:寡頭將來是否能執掌俄羅斯?或者是,俄羅斯的強力政權擁護者、民族主義者能否控制寡頭?寡頭的實力建立在蘇聯解體後被其據為己有的俄羅斯原材料資源與工業基礎之上。這些鉅額財富中的一部分與國際犯罪集團的活動有關。以前蘇聯知識分子及普京為代表的安全機關為基礎構成的精英領導下的俄羅斯取代寡頭統治之下的俄羅斯,是俄羅斯的惟一選擇。這些高傲的精英們具有為俄羅斯民族的歷史命運負責的使命感,他們在意識及行動領域都很專制。”
《新報》的編輯及觀察家對現在的俄羅斯權貴則持不同觀點。他們不僅稱新權貴是沙文主義者與受賄分子,而且是平庸、無能之輩,“不堪蘇聯超級大國承載的重負”。帕維爾·菲利甘高烏埃爾認為,正是霍多爾科夫斯基積極支援俄羅斯選擇以普通的、非帝國的身份完成與西方一體化的計劃。這也是他坐牢的原因。
但與西方“一體化”和與西方合作是完全不同的策略。
亞歷山大·沃洛申的辭職
2003年10月27日,也就是普京在政府主要官員會議上發表果斷的宣告之後,亞歷山大·沃洛申向普京總統遞交了申請,要求辭去總統辦公廳主任職務。沃洛申與霍多爾科夫斯基保持著良好的私人關係,但沃洛申過高地估計了自己對總統的影響力,沒有預料到這場衝突的嚴重性與尖銳性。霍多爾科夫斯基被捕的訊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預先沒有得到任何有關的資訊。普京接受了沃羅申的辭呈,但10月30日才在相應的檔案上簽字。
亞歷山大·沃洛申在俄羅斯權力等級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一些觀察家在評價俄羅斯政要的影響力時,不止一次將沃洛申排在第二位,僅次於總統本人。沃洛申還被看作是俄羅斯政治的院外活動成員,政治評論家甚至將其歸入具有“消極影響標誌”的政治家,認為他是別列佐夫斯基向葉利欽推薦的“家族利益集團”忠實成員。但在普通俄羅斯公民心目中,沃洛申鮮為人知。
1997年出版的最新版本的大型指南《俄羅斯名人錄》中根本沒有出現沃洛申的名字。當時他還在鮮為人知的“聯邦基金協會”工作,稍後成為瓦連京·尤馬舍夫的助手之一。後者當時是俄羅斯總統辦公廳主任,沒有什麼出眾之處。沃羅申對普京很馴服,但他們兩個人都明白,他們早晚要分道揚鑣。
從表面上看,亞歷山大·沃洛申的辭職是近四年來普京在人事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決定。鮑里斯·葉利欽曾八次改換總統辦公廳負責人,但普京堅持他在人事政策上完全不同於前者的原則。塔季揚娜·馬爾金娜在《新聞時報》上撰文說:“對很多政治家及企業家而言,亞歷山大·沃洛申的辭職比圍繞‘尤科斯’發生的其他事件都更有戲劇性,更有意義。對其中一些人來說,這是俄羅斯現代歷史的句號。在此之後,俄羅斯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令人害怕、迷茫、最好情況也是惶惶不安的歷史。這不僅是社會名流、政府官員和寡頭的更迭,也是發展方向自身的變化。” 但是,有這樣想法的可能只是與亞歷山大·沃洛申有著密切接觸的一小部分官員與商人。俄羅斯發展方向的變化早在2000年就已開始,而一些政論家現在才注意到這個發展新趨勢。 .基裡延科在《側影》雜誌上發表評論:“俄羅斯總統的執政方針總算是在各個細節上都明顯表現出來了,看來時機已經到來。普京的方針是要建立國有資本主義及相應的政治外殼。國有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及政治外殼不同於傳統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這就如同軍隊在各個國家都不同於社會其他階層一樣。” 作者的諷刺是不恰當的,因為在俄羅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