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囊環廡胖行吹潰骸ㄏ衷謖�砉�實謀匾��翟諍芏唷N頤怯Ω鎂×χ傅�'國故家'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去做國故的研究,不當先存一個'有用無用'的成見,致生出許多無謂的意見。〃胡適並不反對整理國故,但強調要用科學的精神去整理。
這個觀點,與劉師培等人將國故當做國粹儲存的觀點,是大相徑庭的。在胡適看來,〃新思潮對於舊有文化的態度,在消極的一方面是反對盲從,是反對調和;在積極的一方面,是用科學方法來做整理的工夫。新思潮的唯一目的是什麼呢?是再造文明〃1 。這是胡適第一次正式將〃整理國故〃作為一個口號提出來,並對之寄寓〃再造文明〃的厚望,其實現的邏輯順序是〃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
1922年3月21日,北大成立《國學季刊》編輯部,胡適為邀集人,擔任主任編輯,其編輯部成員有:胡適、沈兼士、錢玄同、周作人、馬幼漁、朱希祖、李守常、單不庵、劉叔雅、鄭奠、王伯祥。在此之前,北大出版委員會曾打算編輯出版《北京大學月刊》,並計劃出版〃國故叢書〃、〃國故小叢書〃。後來,又決定改變計劃,改出《國學季刊》、《文藝季刊》、《自然科學季刊》和《社會科學季刊》等四種季刊。
應胡適的邀請,劉文典直接參與了《國學季刊》的工作。〃這是一本研究國學的刊物,卻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出現:版面是由左向右橫排,文章全部使用新式標點。在當時的確使人耳目一新。〃 2 這本雜誌的創刊號於1923年1月與社會公眾見面。
《國學季刊》的《發刊宣言》是由胡適撰寫的,這篇文章帶給劉文典的是一種〃耳目一新〃的衝擊力。胡適開篇就抨擊了一些人的悲觀情緒,他說,〃我們平心靜氣的觀察這三百年的古學發達史,再觀察眼前國內和國外的學者研究中國學術的現狀,我們不但不抱悲觀,並且還抱無窮的樂觀。我們深信,國學的將來,定能遠勝國學的過去;過去的成績雖然未可厚非,但將來的成績一定還要更好無數倍。〃
這三百年的〃古學發達史〃究竟有怎樣的得失呢?在《發刊宣言》中,胡適作了簡明扼要且切中肯綮的總結,對自明末到當時的漢學研究成果逐一盤點。他認為,成績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整理古書,二是發現古書,三是發現古物。而缺點又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研究的範圍太狹窄了,二是太注重功力而忽略了理解,三是缺乏參考比較的材料。有鑑於此,胡適提出了他自己關於〃整理國故〃的三大途徑:一是擴大研究的範圍,二是注意系統的整理,三是博採參考比較的資料。可以說,這篇文章是胡適關於〃整理國故〃的系統闡述與理論開發。
讀了胡適的《發刊宣言》,劉文典頓時心生感慨:〃都說胡適之學識淵博、視野寬廣,果不其然!〃胡適關於〃整理國故〃的很多言論,可算是說到他心坎裡去了,比如在談到〃用歷史的眼光來擴大國學研究的範圍〃時,胡適寫道:
整理國故,必須以漢還漢,以魏晉還魏晉,以唐還唐,以宋還宋,以明還明,以清還清;以古文還古文家,以今文還今文家;以程朱還程朱,以陸王還陸王……各還它一個本來面目,然後評判各代各家各人的義理的是非。不還它們的本來面目,則多誣古人。不評判它們的是非,則多誤今人,但不先弄明白了它們的本來面目,我們決不配評判它們的是非。
第6節:朋友胡適之(3)
更讓劉文典感到欽佩的是胡適關於〃比較研究〃的論點。前面說過,劉文典曾高度讚賞過胡適的中西學術溝通能力。比如寫《中國哲學史大綱》時,胡適就在〃導言〃中專門提到〃比較研究〃的意義:〃我所用的比較參證的材料,便是西洋的哲學。但是我雖用西洋哲學作參考資料,並不以為中國古代也有某種學說,便可以自誇自喜。做歷史的人,千萬不可存一毫主觀的成見,須知東西的學術思想的互相印證,互相發明,至多不過可以見得人類的官能心理大概相同,故遇著大同小異的境地時勢,便會產出大同小異的思想學派。〃這一次,在〃整理國故〃的問題上,胡適再次提出了比較資料的重要作用:
附會是我們應該排斥的,但比較的研究是我們應該提倡的。有許多現象,孤立的說來說去,總說不通,總說不明白;一有了比較,竟不須解釋,自然明白了。例如一個〃之〃字,古人說來說去,總不明白;現在我們懂得西洋文法學上的術語,只須說某種〃之〃是內動詞(由是而之焉),某種是介詞(賊夫人之子),某種是指物形容詞(之子于歸),某種是代名詞的第三身用在目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