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太陰之脈。從指井而走肺。脈外之宗氣。從 腋以上魚。此順行逆數之屈折也。
心主之脈。出於中指之端。內屈。循中指內廉。以上留於掌中。伏行兩骨之間。外屈。出兩筋之間。
骨肉之際。其氣滑利。上二寸。外屈。出行兩筋之間。上至肘內廉。入於小筋之下。留兩骨之會。上入於胸中。內絡於心肺。
此分論行於脈中之宗氣。從心主之脈。營行於十二經脈之中。以應呼吸漏下。其脈外之宗氣。亦隨本經而屈折於面板之間。蓋宗氣之出於肺而行於面板者。散於十二經脈之外。各從本經而為逆順之行。故行於心主之脈外者。外屈出兩筋之間。骨肉之際。其氣滑利。上肘臂二寸。外屈。而淡滲於皮毛。心主之脈。出於中指之端。內屈。循中指內廉。以上留於掌中。伏行兩骨之間。出行兩筋之間。上至肘外廉。入於小筋之下。留兩骨之會。上入於胸中。內絡於心肺。此亦順行而逆數也。夫脈外之氣血。各隨本經以分界畔。故行於脈中者。隨脈而屈折於脈內。行於脈外者。亦隨本經而屈折於脈外也。
以上二節。論宗氣之留於胸中。上出於肺。行於十二經脈之皮部。以司呼吸開闔。上貫心脈。營於十二經脈之中。以應呼吸漏下。外內之相應也。
黃帝曰。手少陰之脈獨無輸何也。岐伯曰。少陰心脈也。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髒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獨無輸焉。
此申明宗氣貫心脈而行呼吸之因。蓋血脈者。心所主也。包絡代行其血氣者。君主無為。而神明內藏。包絡之相。代君行其令也。精神內藏。其髒堅固。故邪弗能傷。心傷則死矣。少陰。心脈也。
包絡者。心主之脈也。獨無輸者。包絡代輸其血氣也。
黃帝曰。少陰獨無輸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經病而髒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銳骨之端。其餘脈出入屈折。其行之疾徐。皆如手少陰心主之脈行也。故本輸者。皆因其氣之虛實疾徐以取之。是謂因衝而瀉。因衰而補。如是者。邪氣得去。真氣堅固。是謂因天之序。
此承上文復申明少陰之無輸者。謂精神內藏。不為各經轉輸其血氣。而少陰之經脈。亦從外而循於內也。故外感於邪。獨取其掌後銳骨之神門穴。蓋病在外經而髒不病也。其餘手足十二經脈之出入屈折。行之疾徐。皆如手少陰心主之脈行。蓋言十二經脈相同。非少陰之獨無輸也。故取少陰之本輸者。皆因其正氣之虛實以取之。而不因於邪也。因心氣之盛而衝者瀉之。心氣之衰者補之。蓋精神內藏。藏真堅固。邪在外經而不傷於內。故止因正氣之盛虛。而補瀉其輸也。八正神明論曰。因天之序。
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蓋心為陽中之太陽。而上應於日。如衰而補之。以待日之方中。衝而瀉之。以待日之將HT 。
黃帝曰。持針縱舍奈何。岐伯曰。必先明知十二經脈之本末。面板之寒熱。脈之盛衰滑澀。其脈滑而盛者病日進。虛而細者久以持。大以澀者為痛痺。陰陽如一者病雖治。其本末尚熱者病尚在。其熱已衰者。其病亦去矣。
持其尺。察其肉之堅脆。大小滑澀。寒溫燥溼。因視目之五色。以知五臟而決死生。視其血脈。察其色。以知其寒熱痛痺。
此論審別病氣。在於面板經脈之外內。有出入盛衰之別也。本末者。十二經脈之本標。血氣之流行出入者也。面板之寒熱。病氣在於面板也。脈之盛衰滑澀。病氣在於經脈也。其脈滑而盛者。病日進於經脈之中。虛而細者。病久持於脈外也。夫在外者。面板為陽。筋骨為陰。脈大以澀者。為寒熱痛痺也。如左右之陰陽如一者。病難治。謂面板筋骨之淺深皆病也。其本末尚熱者。病尚在於血脈之中。其熱已衰者。其病氣隨經脈之血氣。出於氣街而亦去矣。邪氣臟腑篇曰。脈滑者。尺之面板亦滑。
脈澀者。尺之面板亦澀。故持其尺。察其尺膚之堅脆大小滑澀。以知面板分肉之寒熱燥溼也。五臟之血色見於目。因視目之五色。以知五臟而決死生。蓋病在髒者。半死半生也。視其血絡。察其皮毛以知痛痺之寒熱也。皮部論曰。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痺。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此篇論營衛宗氣。營行出入於經脈之外內。故持針縱舍。亦當察病氣之在於面板。在於經脈。或在內之五臟也。
黃帝曰。持針縱舍。餘未得其意也。岐伯曰。持針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靜。先知虛實。而行疾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