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方寸’就是心地。‘從心而覓,感無不通’,要到那裡求呢?從心地裡面去求。
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這段教訓非常重要。內求、外求都要從內心求,不要向外面求,向外面求就錯了。所以佛法裡講,求什麼得什麼,都是從內心求,不是叫我們從外面求。外面求,決定得不到。為什麼?外面是常數,外面不會變;心地是個變數,不是常數。
了凡先生二十年來,心地算是清淨,沒有妄想。他的心是守定常數,不知變數,所以他這二十年中的命運跟孔先生算的完全一樣,連考試,都不會提前一名,也不會落後一名,因為他不懂變數的原理。
雲谷禪師教他這個道理——‘求在我’,在自己。道德仁義是內——德行的修養;功名富貴是外——生活上的享受。內外都得,這個求才真正叫做‘有益於得’。《華嚴經》裡面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是究竟圓滿的享受,內外皆得大圓滿。那真是我們講的事事如意,沒有一樣不稱心,自在如意。如果沒有這樣殊勝的果報,就不會有人學佛了。
學佛不是消極,是非常現實的。現在人講“現實”,沒有比學佛更現實,這是實在的,你看就曉得了。一般講現實,未必能得到現實;佛法裡講現實,是真正能夠得到。須知佛陀教育之好,但是,實在講,世間人對佛教誤解了,錯會了意思,不知道它的好處。能夠真正體認了,才曉得佛陀的教學才是世出世間最圓滿、最殊勝、最良好的教育,古今中外絕對找不到的,尤其是大乘佛法。
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這是指現代社會,大眾所追求的,能不能求得到?求不到。縱然得到了,那是命裡有的;命裡沒有而得到的,這才叫做“求得”。命裡有的你求得,那不算求得,因為不求也得到。
譬如今天有人說做股票很賺錢,一年賺了幾千萬,這是命裡有的,他得到了。命裡沒有的,你看多少人做股票賠錢,不是每個人都賺錢!若每個人都賺錢,股票誰賠錢?賭博贏來的錢還是命裡有的,你說冤枉不冤枉?甚至於做小偷、做強盜得來的,還是命裡有的。命裡沒有的,偷都偷不來。
古人明白這個道理,才說:“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為小人。”為什麼?沒能逃過定命,沒能逃過常數。所以人要是真正明白道理了,都會安於本分。安於本分,自己日子過得好,社會也安定,天下也太平,大家都沒有爭執了。
所以佛法教我們求命裡沒有的;常數里面沒有的,我們能夠求得到,這是屬於變數。怎麼求呢?要向內心裡面求。我們看看今天的社會,就是這一段所說的,他不能夠‘反躬內省’——‘反省’是向內心裡面求覺悟,向內心裡存養厚德。他不懂這個道理,每天動腦筋往外去求。這種求法,即使是‘求之有道’,縱然你有方法、有手段、有計謀,可是怎麼樣呢?‘得之有命’,你命裡沒有還是得不到,你得到的都是你命裡的常數,命裡有的。你說冤枉不冤枉?袁了凡懂得常數,所以他不操心,不用種種非法手段去求。他曉得有命,打什麼樣的妄想,用什麼樣的手段,命裡沒有,決定得不到。
‘內外雙失’,內是什麼呢?心不清淨;外面所求得不到,怎能不生煩惱?了凡居士這二十年,“內”他沒有失,“外面”他失掉了。因為他不想了,什麼也不求了,“內”——算是保持了心地的清淨、平和,但是外面一切都是命運所安排的。一般人拼命向外馳求,見識比不上袁了凡。了凡先生得到一個心安理得,而一般人向外馳求的是心不安,得到的還是命裡面註定的,這是‘內外雙失’。
‘故無益’,沒有利益就是損失,結果必是有損無益。這一段開示的確把世出世間的現象完全道破了,我們明白了,應該有所選擇。
⑵改造命運的方法
①知過
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餘以實告。
雲谷禪師就再問他:“孔先生給你算的終身流年休咎,算得怎麼樣?”他就老老實實將孔先生所算的告訴他。
雲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
雲谷禪師反問他一句,這就是教他反省,找出惡痛的根源。‘揣’是揣量,就是自己認真的去反省一下,應不應該得科第?
應生子否。
應不應該有兒子?你好好的反省反省,應不應該有?當然雲谷禪師跟他談話不會只有這麼兩句,但是這兩樁事在了凡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