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是“六度”——大乘常講“六度萬行”。這六大類再要歸納,實在講就是一個‘佈施’。‘佈施’有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三大類。“六度”都不出佈施的範圍;像持戒、忍辱可以歸在“無畏佈施”中;精進、禪定、般若是“法佈施”。所以三種佈施把佛法的修行都包括了,行門再多都不出‘佈施’的範圍。佛在《金剛經》中,教人應生無所住心,而行佈施,是最究竟圓滿的修行原則。
所以佈施是修福,菩薩修的——菩薩真正在修福,六度都是修福。福裡面包括智慧——慧也是福。所以“法佈施”得的是聰明、智慧,也屬於福;“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這當然是福;“財佈施”得的是財富。中國人說“五福”:第一是福壽,有福有壽。第二是富貴,大富大貴。第三是康寧,健康快樂。第四是好德,其中就包括智慧了。第五是考終,就是好死,好死決定好生。唸佛往生——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看到的、聽到的,完全是真的。世間法裡一生得到圓滿自在——依照這本書去做,決定不錯;出世間法裡,依《無量壽經》就足夠了。真正依照這兩本書去修行,世出世間你就得大自在。所以這裡勸我們修福,以‘佈施’為先。
所謂佈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達者內舍六根。外舍六塵。
‘佈施’,就是放下、就是舍,愈舍愈自在。‘達者’,是真正明白通達的人,像那些菩薩們有真正智慧。‘內舍六根,外舍六塵’,‘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外面境界——色、聲、香、味、觸、法。諸位同修想一想,這些怎麼能捨得掉?所謂‘舍’,不是在事上舍,事上的肉身怎麼捨得掉?肉身不要了也不能解決問題。看到這一句,我要學菩薩道——‘內舍六根’——是從心意上舍,就是內舍分別、執著;外不為塵境誘惑。金剛經雲:“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內舍六根,不取於相是外舍六塵;內外俱舍,則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過去生生世世迷惑顛倒有生死,從這一生起不再造生死業了。所以智者當舍娑婆,唸佛往生淨土。“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後去的——是活著親見阿彌陀佛來接引,我跟他去的。如果死了以後才去,說老實話,超度還真有效!所以超度的效果是有限的,超度不能超度到西方,只能說使神識減少痛苦。
像“寶誌公”是觀世音菩薩化身,超度梁武帝的妃子,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都沒辦法了;不可能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每次超度都希望他“願生西方淨土中”——那只是我們的心願,事實上他去不了,往生須要靠自己的信願行。因此一定要趁著自己身體健康時認真修學,要認真去唸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舍’,是從心地上舍;就是心不牽掛五欲六塵,也不牽掛自己的身體,身心都不牽掛。凡夫妄想、執著很重,身心世界都不牽掛確實是難,妄想會常常起來。淨宗修行方法就是轉換觀念,教你牽掛阿彌陀佛!把念頭一轉,身心世界就舍掉了,專門去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才是真正的菩薩行。
一切所有。無不捨者。苟非能然。先從財上佈施。
‘一切所有’,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故教人都要舍掉,心裡面都不要掛念。‘苟非能然’,如果我們做不到,‘先從財上佈施’。舍財不為財物所誘惑,我們的心不會被財物所轉。
世人以衣食為命。故財為最重。吾從而舍之。內以破吾之慳。外以濟人之急。始而勉強。終則泰然。最可以盪滌私情。祛除執吝。
佛陀教人了生死、出三界,超凡證聖,就是用此法。初舍的時候,總是有點勉強,舍了很難過,舍了之後還後悔。須是有智慧、有決心慢慢的養成施捨習慣,就自然了。每一個人修學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到最後煩惱決定減輕,貪吝逐漸就淡了。對於一切財物受用,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心就自在了。心得自在,身也自在,性德逐漸逐漸透露出來了,就會得大自在。尤其是“因果定律”,世出世間法都不會變更的;財佈施愈多,你財富也愈多。財從那裡來的?連你自己都不曉得。法佈施愈多,聰明智慧愈增長。所以不要吝財、不要吝法。吝財,得貧窮的果報;吝法,得愚痴的果報。不肯修無畏佈施得的是病苦、短命的果報。
富貴五福都是從佈施得來的,佈施是因。我們要想得好的果報,就要修因;有因才有果。不肯修因妄想得果報,無有是處。
何謂護持正法。法者。萬世生靈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參贊天地。何以裁成萬物。何以脫塵離縛。何以經世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