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細節表明真實。上述兩條,不正表明此時的毛澤東和郭沫若以及所有人特別是知識分子之間的關係已和過去不同,不是一般同志朋友關係,而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了。
不過,在共和國成立初期,歷史的轉折表現在人們之間的關係,具體說,毛澤東和一些朋友熟人,和一些知識分子的關係,表面看來變化還不十分明顯。整個環境是喜慶祥和的,人們關係即便是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關係也比較融洽。這也可以用一些故事來說明。
最能說明問題的一件事是:1949年秋,即共和國成立前夕,救國會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應中國共產黨之邀,從香港繞道東北到北平參加人民政協籌備會議,迎接新中國的誕生。在哈爾濱,他聽到人們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即感到有點彆扭。心想:共產黨成立之前,更不用說取得政權之,中國不是早已存在並且已經存在了多少年嗎,怎麼能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呢?他認為應該在“中國”之前加一定語“新”,即“新中國”,這樣既表現了熱愛之情,又比較準確。沒想到這意見很快傳到了北京,傳到了毛澤東那裡。毛澤東十分重視,待章乃器到北平後,毛澤東一見面就親切地對他說:“乃器先生,你的意見很好,我們已通知作者加上‘新’字了。”章乃器一聽,熱血上湧,感到意外的驚喜:“共產黨真了不起!在車上隨便說說,竟這麼快傳到毛主席的耳朵裡,還立即採納了!”後來,全國傳唱的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了。
另一件事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下午,毛澤東請邵力子和傅作義將軍(當時任水利部部長)到中南海頤年堂住處議事,談有關治理淮河問題。三人談了一會兒水利建設方面的話題後,毛澤東拿出寫有“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條幅徵求邵、傅二人意見,問“提法是否得當?”邵力子直言不諱,就說:“主席,您看是不是把‘一定要把淮河治好’改動一字,改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毛澤東想了一下,爽朗地大笑,說:“好,改得好!一字值千金。”又轉臉問傅作義:“傅將軍的意下呢?”傅作義回答說:“‘修’比‘治’的含義深。”毛澤東便笑著說:“好,少數服從多數。”立即提筆揮毫把“治”字圈去,改寫為“修”字。後來傳出毛澤東的題詞就是“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這也說明此時毛澤東虛心平等的心態。
這些故事說明建國伊始,跟著共產黨奮鬥多年,真正是和共產黨同甘共苦的知識分子,眼見自己追求的民主共和國呱呱誕生,心情是十分地暢快。他們覺得自己現在是國家主人,不像之前所謂“中華民國”,在蔣介石的專制統治下,名為“民國”,實仍“帝國”(雖無皇帝名義,卻仍然是“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實為一人獨裁),不過皆為“臣民”。因此,他們一個個歡欣鼓舞,如魚在水了。毛澤東雖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袖,號令全國,但也平等謙和,看不出有君臨一切的氣勢和作風。知識分子對此當然是感到無尚欣然幸然,作為全國最大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又是毛澤東多年好友的郭沫若當時更是如此。還有一個與郭沫若有關的故事,很能說明當時的情勢:
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1950年初,時已年屆耄耋的著名畫家齊白石因為和毛澤東是同鄉,又受湘潭老鄉之託,給毛澤東呈上一信,以表崇敬與熱愛。毛澤東很快寫了回信,這是齊白石萬萬沒料到的。不久,毛澤東又讓也是老鄉的著名人士章士釗來到西城區跨車衚衕齊府看望齊白石,轉達毛澤東以“老鄉”的身份,邀請齊白石到中南海“豐澤園”會面,賞花,吃飯。齊白石更是感動得熱淚盈眶。齊白石應邀赴中南海,時值園中兩株三丈高的海棠花開正盛。毛澤東親切地請齊白石品菜吃糕點﹑糖果,並與齊白石交談。因兩人同是湘潭人,談起來格外親切。兩人從家鄉的山水,風俗,相識友人的往事,繪畫藝術上的繼承創新以及老人生活和家裡的情況等等,一談就談了好幾個小時。之後毛澤東留齊白石共進晚餐,由朱德副主席作陪,並特意準備了以豆豉為主料的幾樣湖南家鄉菜孝敬老人。齊白石從中南海作客回來,為了表示回報毛澤東的感情招待,精心選出兩方名貴的壽山石章料,操起刻刀,精心鐫刻了“毛澤東”朱、白兩方印章,用宣紙包好,託詩人艾青呈獻給毛澤東。
毛澤東收到齊白石贈送的兩方印章,看了又看,還發現包印章的宣紙上有畫,認真一看,還是一張很有氣勢和意境的畫,立即讓秘書將畫裱好儲存起來。為了答謝白石老人,毛澤東再次在中南海設宴款待,還特地請郭沫若作陪。毛澤東請郭沫若作陪,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