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論語》中所謂:〃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大小由之。〃也就是說聖明君王治國,無論大小事都遵循著達到和諧這樣的標準去做。鄭君《中庸》目錄雲:〃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可見儒道兩家都崇尚事物的和諧,從這點來講,可以說是殊途同歸。
和諧作為哲學範疇其內涵可界定為:各方面的相互協調、適應、融洽,是一種適度的比例關係。和諧是我們稱之為妥善、美好事物的基本屬性。和諧的範圍可分多個層次。有以人類活動為中心座標的和諧:這一層次的和諧有,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人與人關係的和諧、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關係的和諧。有以國家為中心座標的和諧:這一層次的和諧有,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和諧,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三大領域的和諧,國內各階層相互關係的和諧。
老子對這一基本法則的深刻認識,對我們有極大的啟迪作用,重視、追求和保持事物的均衡、和諧,在維持事物的穩定,保持事物的正常發展上,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
老子對道三法則的論述,用今天的科學來評判,也不能不歎服其遠見卓識。
遵循道修身處事三大要點
聖人最顯著的品格,就是對自然萬物與人類社會基本規律的掌握與運用,將自己的行為與天地萬物的執行規律融為一體。把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這一總法則,用於修身處事,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便是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聖人抱一而為天下式〃的基本思想。
老子認為〃抱一而為天下式〃有三個要點:〃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一)寬厚仁慈是安心立命之本
老子認為,天慈萬物,道是〃善利萬物而不爭〃,人也應該效法天道〃執左卷而不責於人〃。範應元說:〃吾之心慈愛素具,由愛親愛君推而愛人愛物,此皆自然之理。夫慈愛故能勇於行道,使親安君尊,而天下無棄人,物無棄物也〃。孟子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是在說應該做到以寬厚仁慈的心態待人接物,成人之美,與人為善。
老子說;〃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將救之,以慈衛之〃。韓非子注曰:〃慈於子者,不敢絕衣食;慈於身者,不敢離法度;慈於方圓者,不敢舍規矩。〃
寬厚仁慈,既是愛人,又是愛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