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478;劉邦論成事
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徹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禽也。”
群臣說服。
注:1.帝、上、朕,皆指劉邦。
2.禽,同“擒”。
(司馬光:《資治通鑑》)
不會做人,焉會做事
曾曰:這自然是一種做事的能力,而且,這可能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領導能力,這樣說可能有點自誇啊。我自己想,這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與“不會做人,焉會做事”聯絡更緊密一些。
鍾說:有這樣一種說法,說一個人“會做人”,一般都是說他很圓滑,面面俱到。不知道曾公的“會做人”是不是也是這個意思?
曾曰:基本意思應該是差不多的。但我首先要更正的一點是:“會做人”不是說人“圓滑”,而是說人“成熟”。成熟應該是一種讓你周圍的人都感覺很舒服的特質。
我自己對“會做人”有一個概括,那就是中庸。“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不偏之謂中”講的是不偏不倚,沒有偏見,不袒護任何一方;這就是“中”,也就是公正。“不易之謂庸”講的是不改變,沒有必要改變,做得讓各方面都很滿意,大家都沒有意見,這就是“庸”,也就是適當。中庸,講的就是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做得恰到好處,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做。該表彰獎勵的時候獎勵,該批評指正的時候指正。什麼事情都做到它本身所要求的程度。
中庸之法則可謂大矣。在《四書》的《中庸》中有言:“此乃孔門傳授心法……其書始言一事;中散為萬物;末複合為一理。放之,則弭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矣。”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作者認為中庸乃宇宙中惟一之真理,充塞於天地之間。大可以見泰山之高,小可以見纖毫之細。而好好體驗這個道理,可以得出實用的學問。
/* 31 */
《人道》 第二部分
做事=做人(6)
一個人“會做人”,那就是他已經掌握了中庸的道理,並能夠運用中庸的方法,其做事待人,總是恰如其分,不過火。符合大家心目中的所想,更符合事情本身的要求。一個人如果真正的“會做人”,那應該就像是莊子說的“庖丁解牛”,以無厚入有間,遊刃有餘矣。
在“會做人”之後說“會做事”,那自然不僅是指能做事。“能做事”是一個人的能力,只是從具體的一個人的角度出發,將做事的關係侷限在“人—事”上,是一個靜止的狀態,表明一種可能性。“會做事”則超越了“能做事”。它從“人—人”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做事,強調做事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個過程,強調局中人的反饋和關係。“會做事”除了指有能力將事情做好之外,更強調事情做得讓參與各方都很滿意。“會做事”是動態的,有一種互動的關係和意識在其中。
鍾說:曾公的意思我懂了。是不是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來說明,比如說在冬天,天冷,要劈柴烤火。“能做事”是指你有力氣甚至是經驗去劈柴;“會做事”是說,當大家都覺得柴不夠要劈的時候,你已經將柴劈好了。
曾曰:正是這個意思。
學術領域的做人與做事
鍾說:剛才說了,雪翁講了做生意的方面,曾公你也講了實學方面。我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學術領域,難道“做事=做人”也同樣是對的?
曾曰:那是自然。初看似乎難以理解,但事實就是這樣。有這樣一句老話:性格即命運。你有什麼樣的性格,會影響到你做事待人的方式,並影響到你會結交到什麼樣的朋友,找到什麼樣的志同道合的人,這反過來又會影響你自己的喜好偏向。學術領域只不過是一個人的某一方面而已,自然也會受到人本身的影響,使人的品位和欣賞水平不同,欣賞的物件也會不同。像宋詞有豪放、婉約之分,這一分,正反映了一類,也反映了很多人的不同偏好。
;東坡詞與柳七詞
東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