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閒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不是不喜,而是國事繁忙,一時無心作詩罷了。”
沈德潛身在翰林院,接觸機密檔案的機會比以往多了不少,當然也知道如今國事甚多。
乾隆七年(1742)入夏以來,南方多雨,山水暴發,黃淮交漲,湖水漫溢,河道決口,致使江蘇、安徽等多省田園廬舍被淹,夏麥、秋禾無收,人畜死亡難計。
淮北鹽場、蕩地、鹽池盡被水淹,灶戶停掃。揚州一帶中產之家至極貧之戶,俱都流離四散慘苦萬狀。江蘇、安徽兩省災民有數百萬之多。
乾隆皇帝聞報,焦急萬狀,正想盡辦法賑災救民,哪有什麼心思作詩取樂。
如今他又讓沈德潛和詩,想必是受災之地燃眉已解。
“既然皇上憂心,那便要作一首好詩,好為皇上稍解煩憂。”
沈德潛如此想著,便看了看“唱”詩——《問柳絮》:
“慣能迷客眼,偏解汙花心。借日糊天暗,因風捲屋深。
鏡渾圓水面,雪聚小牆陰。觸處成憎厭,何如在故林。”
“皇上果然是愁緒難消啊!”
沈德潛微微一笑,提筆寫下了“和”詩——《柳絮答》:
“故枝多眷戀,薄質豈無心。奈可稊全脫,而當春復深。
沾泥成夢幻,認雪是陶陰。識得原無住,何殊堅固林。”
沈德潛原以為這首《柳絮答》,應該能讓乾隆皇帝心意稍解,不料第二日一早,乾隆皇帝又送來了一首“唱”詩!
“皇上這是要考驗我?”
沈德潛哭笑不得,只能繼續寫“和”詩。
殊不知,此刻的乾隆皇帝早已對沈德潛的和詩能力大為讚賞,並認為讓沈德潛屈居翰林院,實在是太大材小用了!
而實際上,乾隆皇帝心裡面已經打定了主意,準備將沈德潛調到身邊,做他寫詩的眾多“槍手”之一了!
乾隆八年,沈德潛升為左中允,不久又升任侍讀、左庶子,之後又升任從四品的侍講學士,充日講起居注官。
日講起居注官是幹嘛的?
跟在皇帝身邊記錄皇帝言行錄的呀!
這下子,給皇帝做“槍手”就更方便了。
短短不到一年工夫,沈德潛就從一個“副處級”幹部變成一個“副市級”幹部!
其升遷速度之快,簡直就像吃了炫邁一樣,根本就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