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蜀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屈原(約前340年~前278年),羋姓(一作嬭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一說屈氏的來源是西周前期的楚國人屈紃)。 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前278年,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逸響偉辭,卓絕一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後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週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透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覆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透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主要注本有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辭集註》、清代戴震的《屈原賦注》等。 《天問》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長詩。此詩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聖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歷史故事,表現了作者對某些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語言別具一格,句式以四言為主,不用語尾助詞,四句一節,每節一韻,節奏音韻自然協調。全詩通篇是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內容奇絕,顯示出作者沉潛多思、思想活躍、想象豐富的個性,表現出超卓非凡的學識和驚人的藝術才華,被譽為是“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九歌·東皇太一》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詩,是《九歌》的首篇。這是祭祀東皇太一的祭歌,全篇自始至終只是鋪敘祭禮儀式和祭神場面,抒發人們對東皇太一的虔誠、尊敬、歡迎與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賜福人間,給人類的生命繁衍、農作物生長帶來福音。篇首以“穆將愉兮上皇”統攝全文,篇末以“君欣欣兮樂康”作結,一呼一應,貫穿著祭神時人們的精神活動,從而突出了主題。此詩篇幅雖短,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場面隆重,氣氛熱烈。 《九歌·雲中君》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詩,是《九歌》中的一篇。此詩對雲的飄忽迴環的形象進行生動的描寫,細膩地描繪了雲朵在廣闊的天宇中的各種形態,又把這種形態轉換成擬人的雲神的形象,並從不同角度表現出雲神的特徵,表現出人對雲神的乞盼思念與神對人禮敬的報答。全詩把天上的雲彩與想象中的雲神融合而一,寫得鮮明生動,又神奇變幻,狀物精妙,情感深摯。 《九歌·湘君》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這是祭湘君的詩歌,是《九歌·湘夫人》的姊妹篇,以湘夫人的語氣寫出,寫她久盼湘君不來而產生的思念和怨傷之情。全詩可分四段,第一段寫湘夫人乘著小船來到與湘君約會的地點,可是卻不見湘君前來,於是在失望中吹起了哀怨的排簫;第二段接寫湘君久等不至,湘夫人便駕舟向北往洞庭湖去尋找,依然不見湘君的蹤影;第三段主要是寫湘夫人失望至極的怨恨之情的直接宣洩;第四段補敘出湘夫人浮湖橫江從早到晚的時間,並再次強調她最終還是沒有見到湘君。此詩富有生活情趣和浪漫色彩。 《九章·惜誦》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詩,是《九章》的第一篇。此詩名取自篇首二字,作者以痛惜的心情,追憶敘述了自己因直言進諫而遭讒被疏之往事。全詩語言真摯生動,樸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