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著話行。我既然敢出去,不會有問題,今日只是為了感受三千年前的陶昕天兄如何穿行黑夜。你不必煩擾,我有事自會出聲招喚。”
丁齊背手持杖走出了東大營主社的東門,這和莊夢周曾擺過的某個姿勢很像,但現在這扇門很寬,所以棍子沒被門框絆住,背影顯得很是瀟灑從容。那位值守的社民看著丁天兄的背影,眼滿是崇敬之色。
黑夜有危險,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別看見道路了,連方向都分辨不了,不可能正常行走,假如不心失足掉進水,恐怕連岸都找不著。另一個危險來自天空,隨時可能會遭遇夜龍襲擊。
村社相對較安全,因為夜龍通常很少飛進去,只是偶爾出現。村寨周圍的曠野並沒有夜龍的巢穴,夜龍出現的機率要深山多了,可仍然時常會碰到。畢竟夜龍會飛,在夜間四處覓食,十幾公里的距離對它們來並不算太遠。
當地有一種竹甲,傳承自陶昕聖人制作的那副金絲竹甲。如今當然不是用金絲製作了,而是在質地堅韌的楠竹片角鑽孔,以絲線或細麻線穿系,穿在身有點像古代的金縷玉衣,此物可防範被夜龍咬傷。
儘管有竹甲,這裡的人也不會沒事夜裡披它跑出來溜達,只用在某些特殊的場合。丁齊卻拒絕了肖博知勸他披竹甲的好意,因為這會影響動作和反應,他依仗的還是手的長棍。
腳下是白天坐轎子來的路,頭還能看見村社發亮的門洞,但轉身朝著別的方向,便是吞沒一切的黑暗。丁齊乾脆把眼睛閉了,不緊不慢的前行。他夜裡出來主要是想印證一件事並尋求一個答案,三千年前的陶昕究竟是怎樣穿行黑暗的?這被當地的人們視為神蹟。
沒有風,周圍很安靜,甚至是一片死寂。如今的季節相當於初夏,丁齊記得時候在老家山村裡,夏天有兩樣東西很吵人,是知了和青蛙。知了還好,而水塘裡的青蛙可是徹夜呱呱叫的。
這裡的青蛙非常多,可是夜晚竟然不叫,也許是環境使然吧。有意思的是,這裡的公雞清晨也不打鳴,因為品種和外面的雞不一樣。但清晨仍然有聲音叫人們起床,是田野傳來的蛙鳴聲。這個世界的青蛙要等到天亮才叫。
在一片死寂,儘管丁齊的腳步聲很輕,但也清晰可聞。隨著腳步,他用手的棍梢輕輕點地,透過聲彷彿“看”見了周圍的情形。這是一種通感現象,是以一種感官取代另一種感官,對於一位心理學家而言並不是神秘。
丁齊現在的樣子像一個盲人拿著明杖在走路,而黑暗對盲人是沒有影響的。外面的世界已經有很多醫療機構搞過實驗,訓練盲人透過聲定位判斷周圍的物體,而且已經進入到應用階段。
這看起來是用聽覺取代視覺,但知覺與感覺不同,它是腦海對資訊處理加工的結果,透過聲音最終還是在腦海形成了空間景象。而這種空間景象的來源也可能不僅僅是聲音資訊,還包括大腦對別的尚未意識到的資訊進行了推測或想象加工。
丁齊此刻在黑暗行走並不會迷路,也不僅僅依靠聽覺的通感,因為他有心盤。在來此的一路他都在凝鍊心盤,哪怕閉著眼睛也知道已走過的道路以及方位,像穿行在腦海裡已有的一個世界,哪怕眼睛看不見,心也是“清明”的。
假如僅僅依靠心盤,丁齊便只能去原先已到過的地方,如果拐個彎走向以前沒走過的路,黑暗仍難以辨認。可是丁齊偏偏拐了一個彎,離開這條主路進入了岔道。須知東大營一帶湖泊遍地、水系縱橫,黑夜裡亂逛是很危險的。
丁齊以棍梢敲地,在某種通感狀態下,彷彿能分辨周圍的空間景物,過了一會兒,他把棍子也收起來了,在這麼寂靜的環境下,腳步聲夠了。丁齊還有另一個結論,他此刻依仗的並不僅僅是聽覺,另有一種不太好形容的感應。
方外秘法突破隱峨境之後,丁齊體會到了神識,神識像感官的延伸。在莊夢周給他推薦的,也提到過靈覺神識的概念,丁齊是借用了這個名詞。但他並不喜歡那種很玄幻的解釋,若丁齊本人也是某種修士,那也是學者型的修士。
到的靈覺與神識,丁齊本人已有親身體會,但他卻在思考另一個問題,所謂得靈覺與神識從何而來,它們誕生的基礎以及原理是什麼?
丁齊首先從通感現象得到了啟發。其實通感並不是絕對意義的用一種感官取代另一種感官,而是大腦將一種資訊加工成了另一種資訊。那麼通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是所謂的靈覺!所有的感官互通,被大腦加工成綜合的感知資訊。
你卻不清楚它究竟來自於哪一種感官,表面是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