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英國的強權便被動搖,英國的國家生存也岌岌可危。由於同樣的原因,德國雖然糧食供給情況要比英國好很多,但在長期的戰爭壓力下,為了避免自身的滅亡,不得不在戰爭中分別甚至同時追求三個基本目標:一是在糧食儲備耗盡前迅速取勝;二是征服東歐這一巨大的糧食產地;三是摧毀對手的海上力量,保障糧食進口通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都未能達到第一和第三個目標。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達到了第二個目標,但為時已晚,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所以說協約國的封鎖是協約國獲勝的基本因素之一,它把飢餓和貧困加諸德國人民,從而耗竭他們的抵抗意志。而當時西歐各國的和平主義者也激烈批評協約國的海岸封鎖政策,認為它給無辜者帶來了災難與犧牲。這些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糧食作為武器在國家競爭中的戰略作用。
總之,一個糧食自給自足的國家,例如美國,無須為保證本國人民在任何情況下不捱餓而使自己的精力和對外政策偏離主要目標。由於沒有後顧之憂,糧食自給自足的國家就能實施比糧食不能自給自足的國家更加強有力和更加專注的政策,以保障自身的戰略利益。相反,飢餓的威脅給一個希望實施積極對外政策的國家設定了不可逾越的障礙,使其在國際爭端中處於軟弱無力的地位。因此,摩根索總結道,“糧食自給自足永遠是偉大力量的源泉!”
仍行其道:糧食型生物質能源開發加快(1)
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美國生物質能源發展計劃及其對世界糧食供求關係造成的壓力。現在我們要研究和討論的問題是,迫於糧食供求現實和世界輿論壓力,美國有無可能修改它的糧食型生物能源發展計劃?未來美國有無可能停止或縮減用來生產乙醇燃料的玉米消耗規模,以優先滿足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對糧食的需求?遺憾的是,給出的答案是比較悲觀的。
6�9醉翁之意不在酒:發展乙醇燃料的真實動機
一些國家政府稱,推出生物質能源計劃主要是為了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尤其是“避免從那些不那麼穩定或情況與我們不同的國家那裡購買能源”,以保障本國的能源安全。至少在輿論層面上,有的國家如是宣傳。然而,透過對一些國家生物質能源發展計劃的研究,可以發現發展乙醇燃料對一些汽油消費大國來說,在能源安全方面的貢獻是十分有限的,更不用提未來以生物質能源替代石化能源。
按照美國能源部發布的《2008年度能源展望》,到2030年,生物質能源計劃中產自玉米的乙醇燃料為150億加侖。然而這150億加侖乙醇燃料預計到2030年僅能滿足美國5�6%的汽車燃料需求。美國能源部的資料同時顯示,生物質能源計劃對於降低美國的海外能源依賴作用不宜高估。計劃到2030年,美國進口的石油佔能源消費量的54%,較2006年的60%僅下降6%,降幅非常有限。
在前文中我們已論及,如按目前玉米加工乙醇燃料的轉化率計算,到2030年,生產150億加侖乙醇燃料至少需要12701萬噸玉米,約佔2008年美國玉米總產量的40%。而40%的玉米產量對能源安全的貢獻不過6%,兩者相比較實在是很不對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開展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如要替代整個美國的汽油供應,將需要美國所有可耕地的60%用來種植玉米和其他用來生產生物質能源的原料。這項研究還估計,如果實現歐洲能源消費中生物質能源比例佔5�75%的目標,將需要徵用多達13%的歐盟國家農業用地。2006年7月2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登了一篇題為《生物燃料的虛假希望》的文章,認為生物質能源不是一個滿足美國對交通燃料需求的長期而實用的解決方案。即使目前美國3億公頃耕地都用來種植生產乙醇燃料的原料,也不能滿足供應美國交通所用的全部汽油和柴油,只能供應2025年美國交通燃料需求量的一半,然而這對農業和糧食供給的影響卻是毀滅性的。
雖然不同機構計算方式和標準存在差異,但總體上看,美國使用玉米為原料生產乙醇燃料,對美國能源安全的貢獻是有限的。同時,生產乙醇燃料對耕地和玉米的需求卻是巨大的。這必然使世界玉米供求關係日趨緊張,並對玉米價格上漲形成長期的拉動。而又由於玉米在農產品中的特殊地位,一方面它與其他主要糧食作物具有很強的價格相關性,另一方面它又是重要的畜牧養殖飼料,它的價格上漲將連鎖導致肉、蛋、奶等食品價格上漲。因此,美國發展生物質能源對玉米的大量需求,將使世界農產品的價格重心不斷上移。總之,相關資料和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