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力低,為了保證國內糧食供給,需要進口糧食。在糧價上漲的情況下,為保證國內貧困人口的糧食消費,又不得不從拮据的國家財政中撥款,對無力購買糧食的貧困人口進行補貼,從而給國家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嚴重影響本國農業和宏觀經濟的發展和穩定。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很多,但從發展中國家自身來說,關鍵是由於經濟發展落後,財政實力不強,對農業投入長期不足。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進出口貿易的增速快於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貨物貿易中所佔份額明顯提高。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1990~2000年發展中國家貨物出口量和進口額均增長8�5%,高於世界6�5%的水平。2003年,發展中國家貨物貿易出口年均增長率達到17%,比同期的發達國家要高很多。但與之不對稱的是,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所佔份額卻不斷減少。目前,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貿易量僅佔世界貿易量的很小一部分,其中小麥貿易量佔世界貿易量的16%,大米佔7%,乳製品佔8%。糧食出口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國家。發展中國家出口構成發生了很大變化,製成品貿易量比重持續大幅上升,而農產品貿易量比重相對下降,製成品出口量增速明顯高於農產品出口量增速。這一方面反映了發展中國家工業和製造業能力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發展中國家農業競爭力下降。
從近些年一些發展中國家發展情況看,為了儘快提高綜合國力,不少發展中國家普遍把工業發展放在國民經濟的首要位置,在財政政策上向工業傾斜,忽視了農業基礎和農業發展,對農業投入嚴重不足。尤其是近些年來,一些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程序不斷加快,導致農業人口不斷向城市和工業部門轉移,造成耕地大量流失。同時,發展中國家人口卻保持著高速增長,糧食消費需求不斷增加,使得糧食產量的增長跟不上糧食消費需求的增長,糧食自給能力下降。原先的一些糧食出口國甚至轉變為糧食進口國,如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有研究顯示,儘管在20世紀70年代一些亞洲國家加大了農業投入,開展了農業“綠色革命”,促進了農業發展,增加了糧食產量,有效地緩解了當時的糧食供求矛盾,但到90年代,由於一些國家投資政策重點放在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上,農業投入增長率下降,農業實際投入大幅減少。目前,不少發展中國家農業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普遍偏低;農業科技進步緩慢,良種培育等農業科技研發落後;農業生產資料供給能力不足,農業投入要素水平偏低;一些農業跨國公司進入發展中國家,給其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市場帶來衝擊和影響。這些因素都使發展中國家在糧食危機面前表現得異常脆弱。
農業投入不足弱化糧食生產能力(2)
5�9世界糧食儲備明顯下降
糧食儲備下降既是糧食危機暴發的特徵,也是糧食危機深化的原因。在短期內糧食生產與供應不能相應增長的條件下,糧食需求與消費的不斷增加,必然導致對糧食庫存的大量消耗。在糧食危機發生初期,由於庫存相對需求尚算充裕,一些國家還可透過拋售庫存緩解供給短缺,平抑市場糧價。但是,由於這次糧食危機持續時間長,最終沒有足夠的糧食庫存持續拋售來平抑糧價,所以世界糧食供給短缺日趨嚴重,糧食危機迅速擴散和蔓延。
直到2008年上半年,國際市場糧價仍居高不下。據歐盟統計,以美元計算,2006年9月~2008年2月世界農產品價格上漲了70%,尤其是小麥、玉米、大米及乳製品價格上漲迅速。按國際市場參考價格,2008年2月與2007年2月相比較,美國小麥價格上漲113%,歐盟小麥價格上漲93%,美國大豆價格上漲83%,泰國大米價格上漲52%,美國玉米價格上漲24%。2008年2月以來,國際市場大米價格已經翻了一番,4月底超過了1000美元/噸;肉類及植物油價格也都大幅上漲。這種多種農產品價格在較長時間內維持翻倍式暴漲的態勢,在以往的國際市場是罕見的,暴露了世界糧食生產和糧食貿易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由於世界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嚴重不足,使得一些國家無法採取有效的調控手段。面對糧價暴漲和糧食短缺,許多國家幾乎都缺乏有力措施,未能及時將糧食危機抑控在萌芽狀態。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自21世紀初期以來,隨著世界糧食需求超過糧食供給,一些國家動用糧食儲備較多,很快導致世界糧食庫存出現下降,年均下降3�4%。1999年世界糧食儲備量約為6億噸,相當於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