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者專訪時說,誰來養活中國目前仍是個問題,他的觀點沒有改變。但布朗這次重提老問題時認為,由於中國採取了許多行動,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已成為糧食自給自足的國家。
布朗說:“在《誰來養活中國》出版之後的這段時間裡,我已經注意到,中國政府為提高穀物的產量採取了許多行動,例如:提供給農民的穀物價格補貼提高了40%;為農民提供的農業貸款增加了1倍;對農業科學研究進行了大量投入。這麼做的結果是,中國成為基本上可以糧食自給自足的國家。雖然偶爾會有少量進口,有時候還會出口一些穀物,但基本上可以說是自給自足的。但是,中國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面臨著糧食供給緊張的問題。”
布朗在接受採訪時說,目前中國在糧食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方面:
即“第一,中國大豆自給能力下降。2008年,中國將消費掉4900萬噸大豆,其中進口大豆將達3400萬噸,佔大豆總消費量的70%。在10~12年前,中國的大豆是可以自給自足的;現在中國卻變成了排世界第二位的大豆進口大國。日本以進口大豆5000萬噸排在第一。中國本是大豆的原產地,大約5000年前,中原地區的農民就已經開始種植大豆了,後來大豆由中國傳播到世界各地。 第二,中國地下水位迅速下降。現在中國的農業用水主要取自深層地下水,這些水被稱為“化石地下水”,也就是說是不可再生的,用完了就沒了。中國地下水的水位近些年在迅速下降,這使得提高穀物產量的效果不可持續。中國生產的一大部分穀物都是以過度使用地下水換來的。在印度,15%的穀物都是用過度抽取的井水澆灌的。總有一天這些井會乾涸,這也就意味著,1�75億印度人是靠過度抽取的地下水來養活的。估計中國在這方面的情況比印度略好一些。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必須進行選擇,是繼續過度抽取地下水,還是開始進口糧食。中國政府選擇的是前者,但這不能維持很長時間”。
雖然布朗再次提出“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問題,由於人們看到了中國的強農惠農政策和加強耕地淡水資源保護的政策措施,以及農業和糧食生產取得的巨大成就,看到了中國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明顯進展,看到了中國農業和農村發生的歷史性巨大變化,因此並沒有像1994年那樣,引起太多的關注和炒作。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重讀《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1)
中國的糧食狀況如何?中國的糧食生產潛力有多大?中國能不能養活自己?中國將如何發展糧食生產?這些問題始終是中國政府高度關注和重視解決的問題。早在1996年10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首次就糧食安全問題釋出了《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就中國糧食問題作出了實事求是的回應。
22�312年前寫在書面上的回應
布朗提出“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問題後,在全球引起了輿論炒作。由於有的國家和媒體借題發揮,曲解中國的農業發展政策,歪曲中國的糧食安全狀況,以此散佈*,造成很不好的影響。針對這些不顧事實的炒作,為了客觀地說明中國的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問題,中國政府於12年前釋出了《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
《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開宗名義,全面總結了中國糧食生產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大量的事實告訴世界:新中國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併力爭到20世紀末期,基本解決65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帶領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用佔世界7%左右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 1995年與1949年相比,糧食總產量增長了3倍多,年均遞增3�1%。”、“中國發展糧食生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僅使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且為在全球範圍內消除飢餓與貧困作出重大貢獻。”
《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概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糧食發展的三個階段,科學地總結和概括了中國成功地解決人民吃飯問題的基本經驗:“始終堅持以農業為基礎,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重點,千方百計爭取糧食總量穩定增長;改革農村生產關係,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擴大糧食的市場調節範圍,合理調整糧食價格,調動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不斷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加快農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