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白和一眾卿大夫們親自下地收割嘉禾,作為萬民之表率的時候,齊國各地的莊稼也漸漸成熟,秋收的時候到了。在臨淄東部這塊田裡的君臣下地的真人秀結束之後,一眾大夫們紛紛駕車從臨淄出發,奔向四面八方,主持各地的秋收。
齊國雖然國土不大,但農作物成熟的時間卻有早晚。率先收穫穀物的是臨淄附近平原上的公田,然後是東西二鄙的公田,接下來才是南北二鄙。
按說越往南氣溫越高,作物成熟的也該越早才對,可事實上臨淄以南的粟田還沒完全成熟呢,臨淄附近已經開割了。這主要是因為齊國地盤太小,南北跨度不大,影吶氣溫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平原裡春天地溫回升的快,種得早,收穫也早。而山地裡的溫度回升的慢,到收穫時反而要比臨淄晚些。
由於各地收穫的日期較臨淄都稍晚上個幾天,而齊國的四境又不遠,所以各位卿大夫們可以在臨淄參加完採收嘉禾的儀式再出發去四境,他們是去代表小白去參加各地的開鐮收割活動。
秋收的農活一旦忙起來似乎就沒完沒了。農夫從早上起來便下地忙活,直到傍晚才收工回家,過去一直都捨不得吃三餐,也在這個時候吃上了。
農夫在田裡忙著收割,農婦便在家做飯,整理收穫回來的穀物。所以路上只見頂著瓦罐向田裡為父兄送飯送漿的少女,在田間撿拾遺落穀穗的少男。有錢的人家駕著馬車在大路上來回運送收穫的穀物,沒錢的只有肩挑手扛帶回家。
小白也在此時命人將自己馬廄中的馬匹都套上車,命人駕駛著車馬去幫助還送公田裡的糧食。城裡專營工商之事的國人們也沒閒著,都被小白徵召,開始燻除鼠蟲,修補官倉,等新糧收穫之後便存入府庫之中。
小白今年預計能夠收穫一百六十萬石的粟谷,還有相當數量的粟谷、芻稿。但是出於取用運輸方便來考慮,便只將東鄙收穫的粟運來臨淄。北鄙之粟用於支援鹽業的發展,南鄙要應對魯國的軍事行對。西鄙有鄒山之金(銅)礦,又有譚國這個潛在敵國,在邊境附近屯積一部分糧食是很有必要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片片粟田變得空曠了,穀穗被收穫之後帶回家,穀草便被紮成捆,堆在農田裡。家家戶戶的打穀場上都能聽到連枷打專在穀穗和菽豆上的聲音。一直忙了半個多月後,地裡的農活終於幹完,農夫們也能稍稍休息。
當秋收完成,已經快到夏曆十月了,夏曆十月就是周曆的歲首,也就是周曆一月。小白站在臨淄的宮臺上向城內望去,能夠望見公田裡收穫的黍粟被當倉廩裡的糧食越積越高,高的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個小山丘。
倉廩的樣子就像後世的糧囤子,下面是由黃土壘築起來的一個圓柱形的泥牆,裡面存放糧食,在糧食上部鋪滿了穀草,上部架上木架子,放上泥來做頂,泥上用草來鋪成一個草堆圓錐頂。存糧越多的糧倉體積就越大,頂部也就越高聳,所以被稱為“廩”。
因為今年齊國是個大豐年,在今年的秋收之後就應該舉行祭禮,感謝祖先和神明的庇佑。秋天的祭典被稱之為“嘗”,與其他三時的祭禮相比,要舉行大規模的狩獵活動。國君在狩獵時要拿出點東西出來,表示將要以此賞賜給臣下,加強君臣之間的關係。
小白於是在秋收之後,在臨淄東南的山林那裡舉行了一次田獵,既能整兵演武,顯示作為國君的威儀。這樣做又可以清理這片田中的猛獸,好讓秋天伐木砍柴的農人們放心進山。
中國的老祖宗們對天人和諧是很看重的,山林是不允許隨意砍伐的。因為春夏時節,草木生長,生命萌發。所以這兩季不允許進入山林伐木,除非是砍樹做棺槨,否則隨便砍伐是不被允許的。這種對森林的保護措施也被稱之為“山林之禁”。
這種山林之禁隨著人口增長,對山林的開發不斷擴大,傳統制度也就慢慢地廢棄了。只有一些特殊的名山大川,帝王陵墓附近會進行封禁,不允許砍伐樵木。這種封禁在清朝時達到了一個頂峰,一次性封禁了整個東北關外!
後世清朝時去東北謀生為什麼要去“闖”關東?因為當時清庭還封禁了東三省,設立了柳條邊牆,不允許關內的漢人去關外。一個“闖”字就能體現出這是在違法,或是冒著風險去幹某件事的意思。
在齊國有專門管理山林河澤的人,他們被稱為虞人。虞人就像是後世的守林員,但也是執法人員和稅務人員。他們的任務就是要阻止人們去偷盜林木,因為這些山林算是國君的“專利”。想要大規模砍伐木頭去賣也是可的,只要向虞人那裡交稅就行了,這些稅金自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