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小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月的臨淄城陷入了一種奇怪的忙碌中,大街上的行人腳步匆匆,閭里之間卻又關門閉戶,連一向繁華的市肆都蕭條了幾分。這座城市突然像是被下了什麼命令,每個白天大街上都有砍伐桑枝的男人和採摘桑葉的婦女匆匆而行,在夜裡還有燭光點點,若明若現。

養蠶是中國百姓們全都具備的技能,穿絲衣還是毛皮是區分一個民族是華還是狄的重要標誌。因為桑樹沒長腿,只有農耕民族才有機會養蠶繭,繅絲織綢。而在華夏民族的形成裡,更北方的狄人千百年後還是狄人,而南方的楚國等被稱為夷的國族卻很快融入了華夏族的大家庭裡,不得不說雙方那相同的生產生活方式為彼此的融合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認同感,而那穿皮毛的遊牧部族便沒那麼好運了,這也是他們一直被排斥的原因。

臨淄城裡發生的事在華夏諸國裡並非個例,由於養蠶的技術還是較容易的,所以在條件合適的地方十分普及。而桑樹並不挑地,連齊國的那些鹽鹼地也能適應,而且生根發芽容易,生長的又極為迅速,無論是樹木還是灌從都能為蠶提供糧食。

在這人少地廣的春秋時代,即使是居住於城裡的臨淄的居民,他們普遍都居住於庭院式的建築之中。縱使再貧窮的人家,也有一處帶院子的立足之地,哪怕是用荊柴作籬笆,也能圈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條件,齊魯之地的人們都喜歡在自己的宅院之中種上些菜蔬果木,養殖一些雞鴨禽畜,以此補貼整個家庭,這就是著名的庭院經濟,也算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一種表現形式。

孟子是最欣賞這種庭院經濟的人,他曾說過“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所說的便是在庭院裡種上兩排桑樹,養上幾張蠶,所產的絲蠶便能讓老人穿上絲帛制的衣裳。

正是因為種桑養蠶有這樣的優勢,所以臨淄的國人中全都種桑養蠶,就連齊國的宮中也不例外,園圃中有大量的桑樹供宮中宮女採桑葉養蠶,這也是宮中衣帛之類的主要材料來源。

而就算家中桑樹不足,但城裡城外還是有大量桑田在的,這些桑田有的是人工種下的,還有許多是天然桑林,為養蠶提供了豐富的食料。此時也有在樹上放養野蠶的,不過那多是在櫟樹上放養柞蠶,柞蠶絲較之蠶絲顏色發黃,也更為粗糙,萊夷之地盛產柞蠶。

所以這滿街關門閉戶,白曰採桑,夜間挑燭的情景便不算什麼了,畢竟此時就產這麼一季春蠶,自然要好生照看著。關門閉戶能防止外人將傳染病帶進來,而隨著蠶寶寶不斷成長,它們的食量也越來越大,就算在夜裡也要起夜喂上兩次,以便讓他們長得又白又胖。

農事為國之本業,小白即位之後便在農事上投入了不少精力,但都集中在發展新農具和新的生產方式推廣上,對於至關重要的紡織業投入不足。畢竟這年代的紡織品還都是些絲麻製品居多,既沒有棉花也沒有化纖,更沒有後世那些自動化的生產裝置。

而就是植物纖維裡,由於棉花尚在印度西域一帶,這種後世應用最廣的植物纖維與中國無緣,而在此時國人的服裝面料依賴絲麻。可在後世裡的絲麻製品早已退居次席,小白對此接觸太少,提不了什麼好建議。

但萬變不離其宗,從原始的手工紡織業向機械化的程序中,小白認為生產方式和工具的改進最為重要。至少對此時的工具而言,小白感覺用紡錘將那原始的陶輪取代,再用人力手工的紡車取代紡綞,最終再用水利紡織是一條正常的科技術,小白也命齊國的木匠開始嘗試。

而生產方式上的進步就要依靠更好的方式組織生產,過去小白對紡織業這個由女性主導的產業重視不足,現在有了時間自然也要關心一下。不過就在小白試圖在宮中發表一番自己的見解時,卻被王姬和眾女一頓嘲笑,王姬甚至刻薄的調笑小白:

“怎麼,君上學那牛馬下地拉犁還不夠,還要來搶我們姐妹的活,想要拿起針學繡花嗎?這可是我們女人的活計,君上若要勸課農桑,為國人作表率,那便由妾身來做就好了,無需君上親力親為。”

王姬也不僅是說說而已,她也的確是這麼做的,而且小白還發現,王姬不愧是周王室出來的,不但知書識禮,而且養蠶織布這類技能也是滿級的。小白也曾想過,王姬能有這麼多的技能,只怕也是有周王室太過窮困的原因,當然傳統文化裡對女性的要求也是一個因素。

因為王姬的自告奮勇,小白便放手讓她主持了,只是他也沒皮沒臉的湊上去,絲毫不顧王姬與眾女那調笑的目光。哼!哥在前世裡,也是打的了毛衣圍巾,做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七國駙馬

七國駙馬

南方老刀
馬漢山死了又活了,但軀殼裡藏的卻是穿越而來的另一個人。前世經歷太多的精彩,今生只想平平淡淡,命運卻讓他權傾朝野,義滿天下,情陷七國。幾多良將忠臣,演一出可歌可泣;幾許紅顏情重,完一段悱惻纏綿;幾分赤子之心,留一個泱泱皇朝!</p> 各位書友要是覺得《七國駙馬》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裡的朋友推薦哦!</p> 七國駙馬:</p>
仙俠 連載 40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