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靈峰宗論》最快更新 [aishu55.cc]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18面,看最後一段。
最懼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為世味所牽,或為邪師偽法所誤,袈裟下失卻人身。此予所以俯仰時流,而寤寐永嘆也。
蕅益大師說,我們修行最怕兩件事,還不怕你修行的行力不夠,怕的是
第一個、因地不真。你出了家以後沒有真正地思惟輪轉之苦而發起出離心乃至於菩提心,那麼你只是為了世間的名聞利養而修行。發心不正,這個是最害怕的第一件事。
第二個、道眼昏暗。我們發心出家修行以後,也沒有如實地依止善知識學習經論,只是兩個腿一盤、兩個眼睛一閉,就開始修行了。什麼因緣能夠成佛作祖、什麼因緣墮坑落塹,你完全不知道,你心裡面在那邊自己打妄想。這個也是最害怕的,邪知、沒有正知正見的引導,盲修瞎練。這個是修行最可怕的兩件事。
既然因地不真、道眼昏暗,就會發生兩件的狀況:第一個、或為世味所牽,世間的五欲的快樂所牽引,我修到最後就放棄了修行;或者——或為邪師偽法所誤,為邪師邪見所耽誤。結果呢,袈裟下失卻人身——你披上了袈裟,本來是這個是解脫衣、要成就解脫的聖道,結果你因為因地不真、道眼昏暗,結果為世味所牽、為邪師偽法所誤,反而墮落到三惡道去了。
這個是蕅益大師俯仰時流,俯是往下觀察,仰是往上觀察,就是觀察現在的流弊,而感到寤寐永嘆,寤就是覺醒的時候,寐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不管白天、不管晚上,我對這種當時的流弊:因地不真、道眼昏暗——這個修行的兩大流弊,感到感嘆、感到感嘆。
我們能夠來到三寶地,能夠出家修行,這件事情是不容易的因緣,多少在過去生當中可以說是已承供養無量諸佛,植種德本,有一些善根、福德、資糧。由於這一個薄弱的善根、福德、因緣的支援,我們今生不管是在家、不管是出家,多數在順境中捱過。捱過了以後呢,我們會產生一個錯誤的認知,以為我今生短暫的這樣的一個經驗就是生命的真相,原來生命是快樂的,原來生命是可以向這樣一個地方安住下來,是一個皈依處,使令我們沒有真實地發起出離心,沒有出離心那談不上菩提心。
所以說呢,這個地方蕅益大師的金剛眼,他指出應該要以遠大的慧眼曠觀無始輪迴,你應該在思考生命的時候要從你現前的身心世界超越出來,看到你過去在流轉當中所受的痛苦,也看到你假設你不離開輪迴你未來所將要面臨的三惡道的痛苦,這個時候“此生,果從何來,死後當至何趣”,對三界當中生起真實的怖畏心、生起出離心。
出離心的生起它不是一種情緒的,哎呀……突然間你遇到了逆境、挫折,你發起出離心,其實那個是沒有力量的。因為你這種情緒的因緣,會因為一時的逆境而發出離心,你也會因為一時的順境而貪求娑婆世界。
這個出離心的如實的生起,是你很心平氣和地、很寂靜當中去曠觀生死輪迴,經過祖師和佛陀的法語,很冷靜地去看到生命的真相,而這當中你真實地瞭解到“已作地獄業,云何安穩住”,生死當中的確是一個不安全感、不安穩感,你真實地要出離三界。是透過智慧的觀察,不是一時的衝動,一時衝動那個不能持久的。
所以這個地方的四聖諦、知苦,如實地了知三界的痛苦,這是一個關鍵,這個是發菩提心的一個方便。
菩提心的相貌:
換句話說,菩提心它是這樣——我們先觀察你自身的痛苦,你自己在流轉當中的痛苦,然後發起菩提心。然後再觀察,一切的有情他也在三界裡面流轉,而這些都曾經是我的母親,所以我自己要離開這個三界火宅,我也有一份的責任幫助一切有情離開三界火宅。
當我們苦諦的觀察的所緣境是面對自身的苦,那叫出離心;而這個把自身的苦擴充到一切有情在流轉當中的痛苦,而生起一個使命感,要度化他們的使命感,這個就叫作菩提心。所以,不管出離心、菩提心,都是依苦諦而建立起來的,都是依苦諦建立起來的。諸佛以苦為師,三世諸佛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的關鍵點是因為觀察苦諦而引生的。所以這個地方,蕅益大師特別提出這樣一個觀念出來。這段論文大家有沒有問題?
好,我們看下一段,看第三篇。請合掌。
(三)研真窮妄名之為學。蓋能深造自得,則左右逢其源。故愈博而愈約,否則愈博愈無頭緒,去道亦愈遠矣!古人發心出家,必矢志參學。由痛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此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