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塔斯馬尼亞著手土地改革始於1858年,是年頒佈了土地法。但發展農業
和建立完整的農業體制角度言,亦極不理想。1861—1891年,耕地面積只增
加 4700英畝,即由 163400英畝增加到168100英畝,平均每年僅增156。7
英畝。
西澳大利亞在1872年頒佈了優待農民的實施辦法,但由於這裡土地貧
瘠,雨量少,勞力缺乏,故農業亦未能迅速發展起來。例如,耕地由1861
年的24700 英畝,增加到1891 年的64200 英畝。由此看來,在牧業佔優勢的
國家裡,發展農業是有一定難度的。
南澳大利亞的土地佔有狀況同上述所有殖民區不同。在這裡,畜牧業從
未居於首要地位,而是農業佔主要地位,因為在19 世紀30—40 年代開闢時
就是從農業開始的,即由農民開發出來的。農民一向有優先購買土地的權利。
自1856 年以來,牧羊場主租用的土地,隨時由政府收回,闢為農田。南澳大
利亞殖民當局曾採取措施根絕土地投機者,因此這裡土地問題不是那麼嚴
重。相反,農田增加甚多,1850 年有耕地6。5 萬英畝,到1884 年則擁有276
萬英畝,平均每年遞增8 萬多英畝。1884 年比1850 年增長40 餘倍。因此,
南澳逐步成了澳洲至關重要的農業基地。
隨著農田大幅度增加,糧食產量也迅速上升。南澳年產小麥是其他所有
殖民區產量的總和。不但糧食自給,且從1866 年開始向其他殖民區和英國輸
出小麥。這樣,南澳逐步發展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穀倉,同時也使它成為世
界主要產小麥國之一。
澳大利亞的土地改革,在內容及形式上和其他國家的土地改革相比有其
獨特之處。如何評價,確實是一個複雜問題。從性質上看,改革導致了澳大
利亞社會經濟,尤其是農牧業經濟進一步資本主義化,並且是一個具有決定
性意義的環節。
眾所周知,英國在侵入後,就宣佈了澳大利亞的土地、森林、資源為英
王所有。顯然,澳大利亞土地制度是殖民地性質的國有制,或稱宗主國所有
制。這種土地制度對澳大利亞民族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無疑是一個桎梏。
因此要發展民族經濟,必須打破這個桎梏。整個19 世紀牧業的大發展,從土
地所有制角度言,實際上打破了宗主國土地所有制。但這種打破只是部分的
打破,距離毀滅性地摧毀它相距甚遠,因為牧地是借用的,充其量是租用,
所有權並未發生根本的轉移,仍在宗主國手中。但透過這次土地改革,農業
用地所有權轉移到私人手中,因為土地是公開出售的。實質上,土地出售制
使澳大利亞土地所有制經歷著私有化和資本主義化。這顯然是一個重大的質
的變革。變革的後果不僅僅打破了殖民化的土地制度,而且對整個殖民地體
系也是一個巨大的衝擊。這顯然有利於澳大利亞資本主義體系的形成與發
展。
透過土地改革還培育出澳大利亞土生土長的農業資產階級、農業工人階
級和自耕農階級,同時也鞏固與擴大了牧業資產階級和牧業工人階級的階級
基礎。換句話說,農牧業領域正經歷著社會階級結構的變革,產生了新的階
級結構。
總之,19 世紀50—80 年代的土地改革是屬於資本主義性質,因而具有
極大的進步意義。但是,改革是極不徹底的,它沒有完全摧毀宗主國土地所
有制,表現為土地私有化程度不夠,絕大部分土地仍掌握在代表宗主國利益
的殖民當局手中。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徹底擺脫英國才
有可能。正是這個原因,澳大利亞土地國有制(大部分土地)一直保持到今
天,並且比任何一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土地國有化的程度都高。
四、工礦業與交通、通訊業的發展
澳大利亞農牧業經濟是其國民經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