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產階級革命奪取政權而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然後利用政
權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國家的經濟秩序有過一段較長期的動亂,生產力
經歷了巨大的破壞,幾乎是在廢墟上重建經濟秩序,而澳大利亞資本主義制
度的確立是透過合法鬥爭迫使英國政府改變對澳大利亞的殖民政策來完成
的。這種鬥爭是爭取改革的鬥爭,不是暴力革命。換句話說,澳大利亞資本
主義經濟制度的形成是漸進式的,而不像西歐那樣是突變式的,因而社會沒
有發生大動盪,社會生產力沒有遭到巨大的破壞。
澳大利亞解決資本主義化的勞動力不是像西歐那樣採用使小生產者破
產,使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分離的方式來解決的,而是採用從母國及其他國家
吸引自由移民來解決的。在這個問題上,它雷同於美國、加拿大及其他移民
殖民地。透過移民把外國的農民、工人和資產階級移植進來,使之澳大利亞
化,並使之逐步形成本國的階級結構,因此,澳大利亞的人口增長同其勞動
力的增長、經濟發展的高度以及資本主義化的程度是同步的。
澳大利亞經濟體制是從英屬殖民地演變而來,因而它保留了濃厚的殖民
地殘餘,這既在經濟上又在政治上反映出來。從經濟上說,澳大利亞19世紀
的資本主義經濟結構不是以工業為主,而是以農牧業和礦業為主;出口貿易
不是以工業品為主,而是以畜牧產品(主要是羊毛)和礦產品(主要是黃金)
為主;而進口貿易卻以工業品為主。西歐北美那些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恰
恰與此相反。澳大利亞資本主義經濟的這些特點顯然是英國殖民地的痕跡。
由於澳大利亞人口主要是英國移民及其後裔,這樣不僅移植進來人口和
經濟關係,而且還移植進來英國的各種社會關係,包括政治的、文化的以至
道德、倫理、宗教、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說,澳大利亞社會實質上是英國社
會的擴大。因為19世紀進入澳大利亞的移民除英國人外,還有來自其他國家
的移民,以及在這裡居住數萬年之久的土著黑人。經過上百年的融合,便形
成一種新人——澳大利亞人(Australians)。從經濟上說,澳大利亞人的出
現是澳大利亞民族經濟的人格化,是澳大利亞民族形成的最重要的標誌,不
言而喻,它的基礎就是民族經濟。
在澳大利亞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形成過程中,很大一部分資金是從英國引
進的,引進資金的同時,先進的技術和裝置以及高階人才也同時被引進,例
如 1861年透過各種渠道從英國引進資金140萬英鎊。後來,隨著經濟的發
展與擴大,特別是工業和鐵路建設規模的擴大,引進的數額也就越來越多,
如 1862年為240萬英鎊,1870年480萬英鎊,1885年高達2040萬英鎊。
從1861年到1900年,英國向澳大利亞投資累計近3億英鎊(29970萬英鎊)。
從澳大利亞經濟史看,它的經濟建設的規模和速度,是和引進外資的數額成
正比例的。例如,1882—1891年這十年內,英國共向澳大利亞投資18190萬
英鎊,佔40年(1861—1900)投資總額的60%以上,而這十年(1882—1891)
又恰恰是澳國經濟大發展的十年。可以斷言,澳大利亞是一個因引進大批英
國資金而使自己的經濟迅速發展的國家。
澳大利亞在19世紀下半葉發展經濟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其一,在發展民
族經濟的全過程中始終把自己的經濟納入世界市場,納入世界經濟大迴圈
中,從這個意義上說,其經濟是典型的開放(外向)型經濟,這是它得以迅
速發展,能及時使其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的發展相協調,起碼不致於落後世
界經濟發展勢頭的根本原因。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從澳大利亞進出口價值
總額和國民收入總額的比例大致相當看出來。例如,1881—1890年,這一時
期年平均進出口貿易總額為 589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