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4/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情上很親近這 些民主派,但在行動上毫無表示。事實證明,這些國家政局非常不穩,匯 豐避免了政治災難帶來的銀行危機。 “銀行不是政治機構,不是民族堡壘,更不是慈善團體,銀行就是銀 行。”沈弼常對思想激進的年輕下屬教誨道。 “在商言商”——沈弼的觀點,與華商這句口頭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沈弼的思想已深入滙豐員工的靈魂,一位叫托馬斯曼·莫里森的主管 說:“兩條船,一條是同胞的,一條是外族人的。同胞的船正駛進狂風巨浪 之中,外族人的船在風平浪靜的海域。我們肯定是資助那條更安全的船繼 續行駛。” 現在再回到香港的英商、華商。平心而論,香港的有錢人都對內地敏 感,英商具有廣泛的國際聯絡,就是英聯邦國家和地區,也有幾十處讓他 們選擇。他們走資離港,折翼恃羽後又回港,回港後又三心二意,尋機會 走資。這樣反反覆覆,徘徊不前。而華商沒有英商這麼優越的條件,反而 “因禍得福”。他們只能死心踏地在香港發展。事實證明,在任何地方投資, 回報率都不及香港高,近二三十年,正是華商迅速崛起、急劇壯大的時代。 滙豐對這一驚人變化,從未熟視無睹。它愈來愈明顯地把在港投資重 點向華商傾斜。滙豐同華商同步發展,同香港經濟同步發展。香港對滙豐 的回報,是成全滙豐穩唐同業之冠。 1982年,透過一系列成功收購的滙豐銀行,在香港擁有300家分行,在 海外擁有800家分行,銀行資產總額為4280億港元,員工數共4萬名,在香 港的存款佔同業總額的60%。 這一年,在世界500家最大銀行的主席的投票選舉中,沈弼當選為“本 年最傑出的銀行家”。 毫無疑問,沈弼是滙豐歷任大班中最傑出的一位,也是香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