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2/4頁)
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知道眼下香港大量的憂食憂衣的貧民,將會給他帶來新的生意機會。 太古獲得政府的船運契約,為政府運輸救濟糧、燃料、日用品。太古 船隊有半數船隻倖免被毀,立即投入繁忙的航運。另一些被毀船隻,也先 後投入緊張的維修中。 施約克在回憶文章中寫道:“與政府的船運契約,給太古帶來第一筆啟 動資金。但很快,政府對船運的需求量銳減,政府把市場交給商人。我們 轉而為商人運送物質。另外,原有的客運航班也全部恢復。香港的變化令 人吃驚,原設想三四年完成的事,一年就實現了。香港的人口,很快恢復 到戰前的水平,並且還在不斷增加。根據以前的經驗,香港人口的增加, 就是經濟繁榮的標誌。因此,我們決定不向上海靠攏。 “總部對要不要向上海轉移,一直分歧很大。當時誰也沒料到1949年 內地政局會發生那麼大的變化。我沒有預測政局變化的本事,只是我 年輕時一來遠東就在香港發展,對香港有難捨之情,也看好香港的前景。 當然,我當時承受的壓力不小。為了說服倫敦總部的人,我只有在香港幹 出成效,才具備說服力。” 戰前,太古一直是各洋行待遇最好的。為了緩解資金匱乏的矛盾,施 約克帶頭減薪,並接著在全公司推行。施約克下令兩年內公司寫字樓不添 置奢侈用品,他也儘可能少去高檔娛樂場所。施約克奉行的一切,自然是 為了施懷雅家族,但客觀上起了身先士卒的作用。 施約克是施懷雅家族最傑出、任期最長的大班。 1947年,太古船塢第一期重建工程完工,馬上投入使用,船塢以修船 為主,造船為輔。戰後,世界航運業蓬勃發展,船塢的業務十分繁忙。得 滙豐銀行支援,船塢馬上投入全面重建、擴建工程。到1949年,船塢產業 工人已逾4千人,是香港兩大民用船塢之一(另一家為黃埔船塢)。 太古糖廠在1946年就恢復生產。其後規模不斷擴大,成為香港最大的 糖業基地。 糖業、船塢、航運,是太古的支柱產業,它們的恢復,使太古從廢墟 中崛起,為施懷雅家族帶來滾滾盈利。
… 頁面 164…
以今日的角度而論,施約克對太古的最大貢獻,不在於這三大傳統產 業,而是涉足並壟斷了香港的航空業。 志在藍天 在敘述施約克投資航空業之前,有必要對香港的航空業作一個簡單的 回顧。 1918年,華商何啟、區德在九龍灣填海,第一期工程於1924年完成, 瀕海的新填地闢為啟德機場。機場後由港府接管,繼續填海工程。最初的 機場為民用軍用的混合機場。到30年代初,軍用機場遷往新界石崗,啟德 機場改為民用。 最初的民航機沒有定期航班,航程也很短。1936年3月14日,英帝國航 空公司的雙引擎民航機從新加坡首航香港,香港與新加坡至倫敦的航線連 為一體。同年,10月23日,泛美航空公司的水上飛機,從舊金山橫渡太平 洋航抵香港,遂開闢定期航班。次年,中國航空公司開闢廣州—香港—上 海定期航班。其後,英帝國航空公司、英國海外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 法國航空公司、中航與美國合作的分公司等,開闢了多條連線歐洲、北美、 亞洲、澳洲重要城市的定期航班航線。香港成為遠東重要的航空港。 楊慕琦來港任總督,宣佈將啟德機場改為香港第二軍用機場。不久,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機突襲香港,啟德機場首當其衝,所有的民航機及軍 用機炸成一片殘骸。日佔時期,啟德機場改為軍用機場,香港的民用航空 事業停頓。 香港收復後,只有三家航空公司的班機在香港定期往返,它們是:英 帝國航空公司、中國民航公司、泛美航空公司。 施約克是坐英帝國航空公司的班機飛赴香港的,他由此而萌生出投資 航空業的念頭。 施約克對經營航空業很陌生,他的念頭尚未成為正式構想,馬上就被 太古實業的慘象沖淡了。施約克忙於恢復太古的業務,待時間與財力稍有 鬆動時,又起念涉足航空業。 施約克遲了一步。在1946年,已有一家在香港註冊的航空公司——國 泰太平洋航空公司。施約克並不是害怕競爭,而是連競爭的可能都沒有。 港府已形成法律,只准許一家在本地註冊的航空公司進行專利經營;對外 地航空公司開闢香港航班實行專利管理。 這之前,施約克根本沒意識到國泰航空的存在。它的規模很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