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初三年秋匈奴大入雲中、定襄、五原、朔方;殺略數千人;並將徐自為所築塞外列城盡行破壞。徵和二年入上谷、五原;殺略吏民。昭帝時;匈奴還曾在入侵五原、殺略數千人之後。數萬騎南旁塞獵;行攻塞外亭障;略取吏民去。故在當時的情況下;從內地新遷來的人民是不可能散居於野外的。
匈奴退出後;河套成為空曠之地;漢武帝從內地大規模遷民以充實這一地區。其中規模最大的有三次;分別在三大戰役結束的當年。元朔二年春;第一次戰役結束;當年夏;政府“募民徙朔方十萬口”。
元狩二年夏;第二次戰役結束;其年秋;“則隴西、北地、河西亦少胡寇;徙關東貧民處所奪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實之。”元狩四年春;第三次戰役結束;其年冬;“有司言關東貧民徙隴西、北地、西河、上郡、會稽凡七十二萬五千口。”
這一次規模最大;河套地區移人恐不下三、四十萬人。此後小規模的遷民經常進行;如《漢書·武帝紀》載元狩五年;漢“徙天下奸猾吏民於邊”。根據《漢書·地理志》西漢元始二年資料統計;至西漢末河套共有縣九十;戶三十萬餘;口一百四十六萬餘上郡、西河三郡有部分地盤不在河套範圍以內;其戶口數均以二分之一計)。
終西漢一代;河套徙民估計約百萬人。而與河套同步開發的河西地區才有二十八萬人;僅及河套的五分之一。
王莽時匈奴重新佔領河套;“於是邊民流入內郡”。東漢初年劉秀採取收縮政策;西、北邊郡多被放棄。建武二十六年;匈奴發生內訌;南單于歸附;東漢重新開始對河套的經營。“於是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門、上谷、代八郡民歸於本土。
2014/11/9 21:28:10|10221981
第七百六十三章 我們的目標是河套故土
兩漢四百年中;由於各種原因;經常有成批的匈奴歸附漢朝;兩漢政府對他們採取了較為妥善的安置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為他們設立專門的居住區:屬國。《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載元狩二年第二次戰役結束之後;匈奴昆邪王率四萬餘眾降漢;武帝“乃分徙降者邊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為屬國。”即設五屬國以處之;此開屬國之始。
漢代河套地區;黃河水流平緩;在寧夏和內蒙一帶的濱河平原;還有許多支流和湖泊港汊;因此有豐富的水源;而且利用亦很便利。河套屬內陸型氣候;自然降水不能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農業幾乎完全依賴灌溉;故興修水利是漢代開發河套的重要措施。
漢武帝時;全國出現了興修水利的**;河套雖處邊陲;水利興修的情況卻不減內地。《史記·河渠書》曰:“用事者爭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水及川穀水以溉田。”《平準書》又云:“其後番系欲省砥柱之漕;穿汾、河渠以為溉田;作者數萬人;鄭當時為渭漕渠回遠;鑿直渠自長安至華陰;作者數萬人;朔方亦穿渠;作者數萬人;各歷二三期;功末就;費亦各鉅萬十數。”從上述記載看;自漢武帝時期開始;河套已成為全國興修水利的重點地區;其規模已與內地的大型工程不相上下。
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河套地區是北方多個政權爭奪的重地。因為這裡水草豐美;既適合放牧;又適合耕作。而且人口極多;相比起總人口不足百萬的河西地區而言;此刻的河套;計有人口超過一百八十萬。
其中漢人人口哪怕是幾經波折;目前仍舊留在河套地區的仍舊有近一百三十五萬人;其他的多是突厥又或者是各種遊牧民族。
“自秦以來;此地就是我華夏之土;而今;為突厥所據;這裡水草豐美;既適合耕作也適合放牧。而且地處要衝;東可直指東突厥王庭;西可以與靈武郡聯成一片”
韋雲起的思路和想法讓我以及諸位大臣都頗為心動。拿下了這裡;華夏帝國就獲得了一大片未來控制和進攻草原地區的重要據點;更增加了守禦關中的厚度和強度。
“不過;想要拿下這裡可不輕鬆啊。”魏徵這位沒有半點軍事才能的大院長裝模作樣地看著地圖搖著腦袋。“這是距離咱們所在的延安郡可是有千里之遙。”
“中間不但隔著梁師都;更有大批的突厥人和其他遊牧部落在這一帶。依臣看來;若是進攻這一帶;那麼;突厥人還有梁師都必然會千方百計的阻攔。怕是得動用不少兵馬”
聽得此言;旁邊的楊恭仁不由得笑道。“魏院長;您忘記了一件事;咱們有船。”
楊恭仁看到大夥的眼前一亮;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