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頁)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開放價格,在內地人的想象中,實行價格自由的香港,價格一定很 混亂。筆者在香港,特別留意商品價格。若是連鎖店,所有的店價格都是統 一的。在實行議價的專門店,同一品牌的商品,各家店(哪怕隔海的港島與 九龍)的價格,也大體一致。在內地的私營店,一件時裝可殺價一半多購得 (這證明店家定價與底價懸殊甚巨),在香港可供殺價的幅度甚微,一件198 港元的衫,家家都是這個定價,家家也只許可買方殺去10港元的價。 店老闆均這般感嘆:除去鋪位祖金和其他開支,已經利薄如紙。香港《世 界經濟》主編周祖貴先生道:“確實這樣。”他又補充說:“香港商品過剩, 店鋪飽和,想牟取暴利幾乎不可能。靠漫天高價宰客是行不通的。香港的同 業,不怕對手賣高價,就怕對手壓價。” 零售業的競爭,價格是首選武器,亦是同業最敏感的問題。 行業間競價,行業與行業竟價。在紛壇的價格戰中,大型集團間的競爭
… 頁面 99…
影響最大,波及整個零售業。 惠康、百佳是香港最大的超市集團,也是“不共戴天”的兩大冤家。它 們從雙方並存那一天起,就欲做超市領袖,獨霸香江。 1984年春節前夕,雙方就在傳媒猛做廣告,燃起大減價戰火。雙方減價 幅度不算大,但時間確是破紀錄的,一直延續到初夏。惠康、百佳在這一時 期,顧客盈門,而其他超級市場顧客銳減,營業額均下降20—30%。惠康、 百佳有強大的財團為後盾,而中小型超市集團馬上捉襟見時,陷入財政危機 中。兩強相爭,還波及整個零售業,中小業主叫苦下迭,怨聲載道。“一雞 死,一雞鳴”,本是商界競爭的正常現象,可這一時期,“死雞”多於“鳴 雞”! 各報刊登商界政界權威人士的講話,他們紛紛指出這是一種惡性競爭行 為,破壞了零售業的合理結構,形成大型集團的壟斷,不利香港零售業的發 展。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惠康、百佳才鳴金收兵,熄滅戰火。焦頭爛額的 中小業主才緩過氣來。超市兩強付出的代價不菲,都已初步達到壟斷的目的。 筆者接觸的多位店老闆都這樣說:不減價就晤掂(辦不下去)。 此話確不假,在香港的大街,觸目皆是商店大減價的標語。“清貨大減 價”、“換季大甩賣”、“週年慶祝減價大酬賓”、“移民加拿大一次性清 貨減價”、“租約期滿大減價”、“鋪位拆遷五折銷售”,令人眼花繚亂, 真假難辨。更有的用聳人聽聞之詞,“大出血”、“跳樓價”、“減到半送 你”、“減到你笑出門”、“減到君再來”。 減價是真是假,只有天知地知業主知。 一位相識的店主道:“天天出血,月月跳樓,還會有誰敢做生意?”— —語道破天機,也可見在激烈的競爭中賺錢不易。 在香港做生意,非得殫精竭慮。 1994年,屈臣氏超市連鎖集團隆重推出“免費購物日”。免費購物,比 減價購物更具魅力。屈臣氏在電視、報章大張旗鼓宣傳,鬧得沸沸揚揚,男 女老少心往而神馳之。全港家喻戶曉後,屈臣氏透過媒介,劃定一段時期的 購物日,顧客留下單據,一個月後參與抽籤,命中率為1/30。幸運者,可享 受免費購物一天。 港人好賭,一時憧憬者紛至沓來,屈臣氏營業額大增。購物者中,有不 少是遊客,呆不了幾天就要打道回府,無緣參與抽籤,為屈臣氏省下一筆不 菲的開銷。中籤的香港居民,自然可享受到免費購物,不過,享受的免費有 一個限度。說到底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贏者仍是屈臣氏這個大莊家。 近兩年,好些個購物中心,推出“一元起週六大拍賣”。拍賣之物,小 至文具盒,大至彩電音響,統統是一港元的底價。如此,貨主豈不要虧得賣 襯衫褲頭? 這正是貨主的精明之處。拍賣採用拍賣行競價落槌形式,必會形成熱鬧 的場面。說是說一港元起價,某件商品的正價多少,人們都有個底。價值數 千港元的商品,從一港元起,往上竟價,一般都能接近正價的水平而落槌。 如果一臺5000港元的彩電,顧客的最後競價僅2000港元,勢必使貨主大虧。 結果就有神秘的第三者參與競價,抬價不成,第三者就買下——不用說,這 個第三者,就是貨主線上的人。 香港商品價格的懸殊,體現在店鋪檔次與季節差異上。旺鋪貴於青光墟 (露天市場),季尾比季頭相對便宜。香港政府設有一間半官方機構——消
… 頁面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