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那是虛的。只有你親眼看見那個瓶子,那麼精美,歎為觀止,你才知道究竟有多高。
【嘉道不分】
先從嘉慶說起。有學者認為,清朝到了這個時期,根本就不需要嘉慶,應該需要另一個雍正出現。嘉慶是個和事佬,除了把和殺了,誰都捨不得殺。和是傷害了他,他多少也算一點兒公報私仇,把和殺了,未能利用和的能量,很可惜。嘉慶的才華顯然比不上他的父親乾隆,不論是政治才華,還是藝術才華,都比不上。他也沒有很強的欣賞能力。他自己的個性比較懦弱,所以對臣下都非常寬鬆。不能說放任,但他確實比較寬容。中國曆朝歷代,封建社會的特徵就是君王一個人說了算,君王的個性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個性。那麼,嘉慶這種軟弱的個性,體現到瓷器上是什麼呢?也是軟弱。
過去的古董行裡,瓷器在康雍乾三朝分得很清楚,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一到嘉慶、道光,習慣上就不分了,把倆擱一塊兒,合稱為〃嘉道〃。那麼,〃嘉道不分〃包含著什麼意思呢?第一,說明康乾盛世所代表的優秀陶瓷到此結束。〃嘉道的〃,聽著就是一種輕蔑的口氣。嘉道瓷代表著大眾的、自由的、很隨意的標準盛行。第二,嘉道瓷是陶瓷中因循守舊的產品,過去在古董行裡被稱為〃大路貨〃。這種東西不是收藏用,是擺放裝飾的。外國人喜歡中國文化,不懂,買兩個大撣瓶,家裡擺著,反正不太貴,擺著好看就行,碎了也不可惜,等級比較低。第三,嘉道的東西過去不作為收藏品,博物館裡也很少有。20世紀80年代編寫《中國陶瓷史》的時候,瓷器寫到乾隆為止,下面就說〃嘉慶、道光以後,江河日下〃,完了,連寫都不寫,比較蔑視。
為什麼會形成這個局面呢?首先是國力衰竭。我們看那段歷史,嘉慶的問題不是嘉慶時出現的,而是乾隆晚期就開始出現了,因為有和。有一句話叫〃和跌倒,嘉慶吃飽〃,但和真的跌倒以後,嘉慶並不能因此吃飽…和一個人的財產不能救整個國家。當你沒有生產力的時候,和的財產只能解燃眉之急,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衰落的局面。當時國家的經濟和政治走下坡路,已經無力挽回了。
19世紀是中國不堪回首的一個世紀,很多優良的文化遺產都在這個時期毀之殆盡。比如〃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比如永樂時期在南京修造的報恩寺塔,這些著名的中國景觀,都在這個時期毀滅。19世紀這個不堪回首的世紀,又導致了20世紀上半葉,就是在1949年以前,中國處在一個兵荒馬亂的年月,很多上了年紀的中國人,都能感受那個時代帶來的痛苦。今天是一個安定的社會,而戰爭社會的殘酷是和平時代的人不能想象的。那麼,禍根是什麼時候種下來的呢?就是乾隆晚期到嘉慶。在這個時期,優秀的督陶官制度就此終結。制度沒了,剩下的都是〃代管〃。什麼事一代管,就得瞎一半兒。景德鎮改成地方官去代管,不是中央派大員來了,那就完全不一樣,一看就是官方不重視了。嘉慶以後的官窯,形成一個簡單的定式,就照著以前的路子,該怎麼燒,你給我燒出來完事,不求創新。
但嘉慶初年的時候,還有一點兒好東西,為什麼?乾隆爺還在呢!嘉慶四年,也就是乾隆去世以前,清朝有兩個年號。老百姓就知道:嘉慶改元了,稱嘉慶元年、嘉慶二年、嘉慶三年、嘉慶四年。那宮裡怎麼說呢?得叫乾隆六十一年、乾隆六十二年、乾隆六十三年、乾隆六十四年,還要承認乾隆的餘威。所以在這個時期,有一模一樣的瓷器,但款識寫得不一樣,一個寫〃大清乾隆年制〃,一個寫〃大清嘉慶年制〃。景德鎮所有的資訊都是透過中央政府提供,兩邊都得討好啊,所以兩個款都得寫著。一回燒倆瓶子,寫爸爸一個款,寫兒子一個款,反正誰都不得罪。
嘉慶皇帝在嘉慶四年以前沒有權力,殺和��際喬�∷籃蟮氖隆G�「找患荼潰�吻旒柑熘�誥投�至恕0湊展�サ乃搗ǎ�弦�郵�俏春�。�獗呔投�至恕5�撬�濟靼祝�灰��∮幸豢諂�冢�吻於疾豢贍萇鋇艉瞳|。
【江河日下的嘉道瓷器】
嘉道以後的青花,顏色開始清淡,釉面開始稀薄,質量下降,偷工減料,這是一點一滴積累的結果。鴉片戰爭爆發以後,景德鎮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產品從質量到數量都在下降,技術人員大量流失,青黃不接。這個時期的特點在瓷器紋飾上有所體現,能夠看出紋飾開始變得軟弱,跟人物性格一樣。我講過,康熙時候的龍紋,都極富有擴張性,極富有殺傷力。到了乾隆,就變得非常平緩,是一個標準的龍紋。到了嘉慶,這龍紋就有意思了,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