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良渚文化】
剛才講的是中國早期的北方玉,現在講中國早期的南方玉。良渚文化發現於浙江餘杭縣良渚鎮,所以就以地方命名。良渚文化的發現時間跟紅山文化相差不遠,是1936年發現的。紅山玉的動物造型非常多,良渚玉的禮器造型非常多,首推就是璧和琮。
璧,造型是外圓內圓,片狀,著名的成語〃完璧歸趙〃講的就是璧的故事。另一類是琮,外方內圓,中空的,有時候外方還帶一點兒曲線。〃琮〃這個字,很多人念〃宗〃,是不對的,應該念〃從〃。
我很多年前和一個朋友去杭州,在人家裡看到一塊璧,碧綠,非常漂亮。當時大部分人對良渚文化還不是很瞭解,那人身處杭州也不瞭解,就跟我說:〃這個東西是我們家祖上傳下來的,多少年了我奶奶都用它醃鹹菜。〃這玉重啊,醃鹹菜的時候把玉壓在上面,能把鹹菜往下擠壓一點。我就勸朋友:〃這是個有意思的東西,你可以買。跟他商量,看他開個什麼價,你出個什麼價,我給你捏合捏合,你就買了吧,很重要的一件東西。〃然後這個朋友跟我說:〃這個璧裡面的圓孔不圓啊,有一個臺階,我摸著不舒服。〃我說:〃這恰恰是它的特徵。〃早期的玉,要在上面打個洞,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可能一次從這邊打,打不到頭,再從對面打,打通後會錯位,中間形成一個臺階狀。早期良渚文化的這種玉器,大量的孔都是錯位的,這恰恰是它的一個特點。我們在收藏中會時時遇到新問題,按今天的眼光看,這是一個缺陷,但在歷史上它反倒是一個證據。
【乾隆皇帝的釭頭】
宋代以後,我們的書上對琮有明確記載,但沒有畫圖,人們乾脆不知琮為何物。我剛才說了,琮是一個外方內圓的東西,但具體什麼樣呢?由宋到清沒有一本書能畫出影象來,不知道,所以人們就一代代誤傳。到了清朝乾隆的時候,宮廷收藏的琮,乾隆皇帝也不認得。乾隆管它叫什麼呢?叫釭頭。這叫法也不是乾隆編的,古人就管這東西叫釭頭。釭頭是什麼呢?車軸的一個部件,在記載中也是外方內圓。
乾隆在宮廷的舊藏中發現一件琮,非常喜愛,然後就寫了一首詩,命工匠刻在這件琮的內壁,然後又在裡頭套了一個景泰藍的芯,擱在案頭插花、插筆。詩是這麼寫的:〃釭頭曰漢古於漢,入土出土滄桑更。〃乾隆這詩寫得確實不怎麼樣,得解釋。他說這個釭頭(琮)比漢朝還古老,入土又出土,記錄了歷史的滄桑。乾隆對漢朝的玉很清楚,他看著這個更古老,但也弄不清楚是什麼時候的。乾隆還是一個非常有雅興的帝王,他對高古的東西非常感興趣。當時宮廷有大量收藏品,都是乾隆所不知的,他也願意去探究。乾隆的這種精神,實際上影響了乾隆盛世的收藏。
琮的神秘面紗,直到清末民初才被揭開。光緒時期有一個學者叫吳大,他對古玉做了非常嚴謹的考據,從他以後,才知道琮是什麼樣子。
【神徽之謎】
良渚文化有一個謎,特別有意思,是由圖案引起的。良渚文化大量玉器上都刻有一個統一的圖案,樣子非常奇怪。這個圖案有個名字叫〃神徽紋〃,神的徽記。我們首先注意,這個圖案是對稱的。我曾經講過,中國古典美學的基本原則,或者說第一原則,就是對稱。那麼,神徽紋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目前大致有三個說法。第一個說法是〃人獸合一〃,可能代表當時神化了的酋長形象,有著人的頭,羽化了的胳膊和腿,腳變成鳥爪形。第二個說法是巫師騎在一個可以上天的神獸身上。上面的是巫師,戴著一個誇張的冠飾,底下是神獸,獸足呈鳥爪狀,代表它能飛起來。第三個說法,它整體是個大面具,面具上眼、鼻、嘴齊全,用來嚇唬人。嚇唬誰呢?就是嚇唬自己。人類早期在不瞭解周圍環境的時候,大部分都是自己嚇唬自己,今天有時候也是。比如你一進樓道,倍兒黑,就先自個兒嚇唬自個兒:〃嘿!幹嘛呢?!〃大聲喊兩聲,其實沒事兒,就是自己嚇唬自己。
神徽紋在良渚玉器上大量出現,還有一個問題無法解釋,就是它的陰刻線非常細。拿什麼工具刻的呢?我們的文明沿著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的順序發展,冶煉出來的東西越來越硬。但石器時代沒有冶煉,沒有金屬工具,這些細如髮絲的線條用什麼刻呢?
後來,在良渚文化的遺址裡發現了不少鯊魚牙。專家用它做過試驗,發現鯊魚牙非常堅硬,可以刻動良渚玉器。於是有專家認為,這些鯊魚牙可能是被捆在一個帶柄的東西上,用來刻劃玉器上的紋飾。還有一個可能,是用瑪瑙。瑪瑙也算玉,但瑪瑙屬於非常硬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