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苦,體會不到苦難,寫不出苦澀,一個作家永遠成為不了大師。
談勞倫斯,不能不提他的最後,也是最遭非議的一部小說《查太萊夫人的情人》。小說遭非議是因為性愛描寫,但是它成名篇並不僅因為它。小說主題重大:人,性,自然,工業,異化。結構精巧:以性交為故事骨架,九次性交,由初相見到高潮迭起,由地昇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果勉強算,李漁的《肉蒲團》也能算是以性交為主線)。
“她完全沉浸在一種溫柔的喜悅中,象春天森林中的颯颯清風,迷濛地、歡快地從含苞待放的花蕾中飄出在她千絲萬縷互相交匯的身體裡,慾望的小鳥正做著美好的夢。”
屈原要是讀到這樣的文字,一定會想起那些穿蘭蕙佩香草和他關係曖昧的女祭祀們。但是,現在是二十世紀,不少人已經覺得勞倫斯假道學,充滿基督式說教。要是亨利?米勒寫人格異化和自然之間的衝突,上面的一段文字就會被一句化代替:“當你煩躁迷茫的時候,操。”(《北迴歸線》“When you feel confused; fuck。”)
1995/6/7
難能的是當一輩子“流氓”
馮唐
亨利米勒是我瞭解的文化人物中,元氣最足的。
從古到今,有力氣的人不少,比如早些寫《人間喜劇》的巴爾扎克,晚些寫《追憶似水年華》的普羅斯特,中國的寫170萬字《上海的早晨》的周而復和寫200萬字《故鄉面和花朵》的劉震雲。這些人突出的特點是體力好,屁大股沉,坐得住,打字快,沒有肩周炎困擾,椎間盤不突出。他們的作用和寫實繪畫、照相機、錄影機、錄音機差不多,記錄時代的環境和人心,有史料價值。
從古到今,偶爾也有元氣的人,他們的元氣可能比亨利米勒更充沛,但是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留下的痕跡太少,我無法全面瞭解。比如孔丘,拋開各種註解對《論語》做純文字閱讀,感覺應該是個俗氣撲鼻倔強不屈的可愛老頭,一定是個愛嘮叨的。但是,當時沒有紙筆,如果當時讓孔丘直抒胸臆,現在大熊貓一定是沒有竹子吃了,長跑運動員一定是沒有王八湯喝了。耶穌對做事的熱情大過對論述的熱情,不寫血書,只讓自己的血在釘子進入自己肉體的過程中流乾淨。佛祖可能在文字身上吃過比在女人身上還大的虧,感覺文字妖孽濃重,貶低其作用:如果真理是明月,文字還不如指向明月的手指,剁掉也罷。晚些的某些科學家,想來也是元氣充沛的人,比如愛因斯坦,熱愛婦女,寫的散文清澈明麗。可能是受到的數學訓練太強悍,成為某種束縛,他最終沒能放鬆些,多寫些。
亨利米勒是思想家。亨利米勒的小說沒有故事,沒有情節,沒有成形的人物,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沒有主題,沒有懸念,有的是濃得化不開的思想和長滿翅膀和手臂的想象。真正的思想者,不講姿勢,沒有這些故事、懸念、人物像血肉骨骼一般的支撐,元氣慓悍,依然赫然成型。既然不依俗理,沒有系統,亨利米勒的書可以從任何一頁讀起,任何一頁都是雜花生樹,群英亂飛,好像“陌上花開,君可徐徐歸”。在一些支持者眼裡,亨利米勒的每一頁小說,甚至每十個句子,都能成為一部《追憶似水流年》重量級的小說的主題。外國酒店的床頭櫃裡有放一本《聖經》的習慣,旅途奔波一天的人,衝個熱水澡,讀兩三頁,可以意定神閒。亨利米勒的支持者說,那本《聖經》可以被任何一本亨利米勒的代表作替代,起到的作用沒有任何變化。別的思想家,是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新增真正屬於自己一層磚瓦,然後號稱構建了自己的體系。亨利米勒不需要外力。一個小石子,落在別人的心境池塘裡,智識多的,漣漪大些,想法多些,智識少的,就小些,少些。亨利米勒自己扔給自己一個石子,然後火山爆發了,暴風雨來了,火災了,地震了。古希臘的著名混子們辯論哲學和法學,南北朝的名士們鬥機鋒,都有說死的例子,如果把那些場景記錄下來,可能和亨利米勒的犀利澎湃約略相似吧。
亨利米勒是文學大師。崇拜者說,美國文學始於亨利米勒,終於亨利米勒。他一旦開始嘮叨,千瓶香檳酒同時開啟,元氣橫掃千軍。亨利米勒是唯一讓我感覺像是個運動員的小說家,他沒頭沒尾的小說讀到最後一頁,感覺就像聽到他氣喘吁吁地說:“標槍扔乾淨了,鐵餅也扔乾淨了,鉛球也扔乾淨了。我喝口水,馬上就回來。”
我記得第一次閱讀亨利米勒的文字,天下著雨,我倒了杯茶,亨利米勒就已經坐在我對面了,他的文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