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家們,確實多產。洪葉書店裡,唯一體現“大哥大”風骨的,是店鋪盡頭擺的四張桌子十幾把椅子,免費供逛書店的人歇腳,還沒人逼著你必須買飲料。
在香港最出名的書店,第一次來,一本書也沒想買,我鬱悶。
地下書店的代表,也在時代廣場。蓮卡佛賣擦臉油的地下一層,有很大的一家叫“PAGE ONE”的書店,店門口右手柱子上,是隸書的中文譯名:“頁一堂”。店挺大,90%是外文書,可能是紙和油墨用的不一樣吧,一進去,彷彿到了縮小版的“Barnes & Noble”,滿眼的英文告訴我們,洋鬼子在這裡盤踞過99年,陰魂還濃,在精神領域還有市場。最突出的是畫冊和國外雜誌,都是細分門類,排了小十個架子。畫冊建築、設計和時尚居多,本來想找Jessica Rawson等幾個戀物癖寫的中國古玉研究,沒有得逞。雜誌就算了,要找的東西,網上基本都有。轉了一圈,唯一想買的是一本英文實用書,叫《如何在35歲之後把自己嫁出去—基於我在哈佛商學院的所學所練》,準備送給我一個事業心和排卵一樣旺盛的剃寸頭的姐姐。但是,考慮到積德、厚道和怕挨抽,最後扔在收款臺旁邊。
氣急敗壞之下,我沿著皇后大道一路向西,走到上環老區,終於在一家叫“新輝”的打折書店,買了三聯文庫中的兩本小書:郁達夫的《一個人在途上》,張中行的《北京的痴夢》,小三十二開,裝禎素面清麗。還有臺灣人鄧淑蘋編的《〈古玉圖考〉導讀》,原書影印,導讀配膠版彩圖。付款的時候,店員小姐正在讀一本孟妮寫的《吻我請關燈》,她一邊收錢,一邊眼睛不離書本。
我偷偷看了她一眼,心想,一定得關燈。
2004/3/7
擠呀擠
馮唐
香港真擠,每條街都是王府井,都是淮海路。
為了離上環的辦公室近,公司把宿舍安排在西營盤。那個是老城區,英國殖民地的時候,最初駐紮過軍隊。現在,滿眼老頭和老太太,捅開一樓臨街的房子開小店,忙的時候做生意,閒的時候在鋪子裡搓麻將,人氣撲鼻。店都開了幾十年了,一見我就知道是剛來的,爭著誇我普通話說得標準,基本沒有口音。感覺彷彿北京的二環路以裡,唯一的區別是,北京二環以裡擁擠著的,多是一層的大雜院和四合院,香港的上環,一個挨一個,多是二三十層的瘦高樓。大雜院裡,總有一兩棵槐樹、棗樹、石榴、香椿、丁香或是半架葡萄,擰著挺著,衝破臨時搭建的小廚房和小廁所,在飯香和糞氣滋潤下頑強地開花結果。站在院子裡,抬起頭,是老大一塊藍天和吹著流氓哨的鴿子。香港老城區,常是單行線,沒有腳踏車道,人行便道三瓣屁股寬。一個長著兩瓣屁股的人迎面遇上另一個長著兩瓣屁股的人,小聲說一句:“唔該”,一側身,三瓣屁股在蹭與不蹭之間交錯而過。人行便道上遍鋪水泥,沒有一棵樹,路邊偶爾有個街心花園,隔幾十米望去,常常誤以為是誰家陽臺上擺的盆景。仰起頭,堅持久些,樓與樓之間的一線天空上,或有老鷹飛過,好像誰放的風箏。
擠有擠的好處。
我站在這個老城區的任何一個路口,向任何一個方向一望,至少有三個茶餐廳,三個洗衣店,三個雜貨鋪,三個水果攤,三個巴士站。我住三樓,對面的三層樓裡,一家人新換了大螢幕等離子電視機,新機試碟,放《金雞》,沒拉窗簾。我推開窗戶,對面的電視裡,劉德華正以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身份,教育資深職業婦女吳君如:要以一團火的精神對待所有勞苦男性嫖客,提高服務意識和床上技巧,做一名紮根基層的職業婦女。只有這樣,一旦這樣,她就有希望了,社群就有希望了,香港就有希望了。我的眼睛裡,吳君如的臉有面盆那麼大,我也有希望了,我不用自己買電視了。對面人家拉上窗簾的一瞬間,我恍惚想起好多年前,北京住的大雜院裡,有人添了第一臺電視,日本產的,黑白的,紅色塑膠殼。所有小孩都端著飯碗,拎著馬紮到那家去看,那是一個叫《敵營十八年》的讓人廢寢忘食的幼稚電視連續劇。
幾年的功夫,上網從無到有,變成人類一種基本需要,排名在空氣、可樂、麥當勞、《龍虎豹》之後,在老媽、老爸、老婆之前,幾天上不了網,陰陽不合,六神無主。在香港,提供寬頻上網服務的有三家:SO…NET,i…CABLE,和電信盈科,一樣的缺德,都必須簽訂一年以上的合同。提前解除合同,每月照付100元。我嘆一口氣,開啟我帶迅馳晶片的ThinkPad,驚喜地發現,無線上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