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
《頑童時代》
作者:鍾麗思
內容簡介:
作者是一個很頑皮的小孩,她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這造就了她頑皮與大膽的性格。在學校,她成績十分優異,卻因為過分頑皮在三個班裡調來調去。平時和孩子們學蘇聯英雄集體吃螞蟻卵、在課堂上給睡覺的同學畫了個大花臉、滾鐵環、拍洋片、鬥蟋蟀她成為所在小學裡第一個在一年級就被記大過的小女孩。但是她又是那麼富有正義感,不善辯解、笨嘴拙舌的她卻極富正義感和同情心。她救 過奄奄一息的小孩;幫助過討飯的難民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她身上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故事以她因為操行太差而沒有被中學錄取這一個悲傷的結局結束。
評論:
這實在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說,在這部小說中,將可以重溫到我們已經逝去的童年的快樂,如此的簡單透明,當然也會有一絲的憂傷,但那也是屬於童年所特有的。不用擔心,她不會沉重,因為一切都來自一個孩子的心。
這本書透過作者對自身童年的描述,讓我們更多的看到了每個人都應該保留的純真和夢想。這種純真的感情和夢想可以幫助我們克服任何困難,永遠都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並對生命的真善美心存嚮往和追求。這種真誠和對生命的美好感情,恰是我們一生的財富,也是使我們的人生永不晦暗,永不失去原動力的能量儲備庫。
書中流淌的純真與夢想、個性與希望,真誠的愛與被愛以及正真、善良的品行,正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中國版的“窗邊小豆豆”——《頑童時代》,此書2000年首版,近日修訂再版,被西方人稱為中國的《愛的教育》,是一本經典的成人讀的兒童書。
此次修訂再版的《頑童時代》是送給成人和孩子最好的禮物。孩子從中看到了與自己同樣因頑皮捱打的經歷、成人則從中體味到了那段在特定歷史背景下曾經天真爛漫的歲月。這些對讀者來說,既是一次精神世界的旅行,又是一劑慰藉心靈的良藥。
作者簡介
鍾麗思是1988年赴法國留學的女作家,現為法國巴黎阿拉貝電影製片廠編導,兼為《天下華人》法國主筆、《看世界》雜誌專欄作家。《頑童時代》是她自傳體小說系列的第一部。在《頑童時代》中,作家用溫情的筆,細膩地描述了自己童年時代的成長經歷。在出版前,作品就已在海外華人中廣泛傳閱,並被譽為一部真正意義的“中國人自己的《愛的教育》”。
《頑童時代》序
新世界出版社要重版我姐姐鍾麗思的自傳體小說《頑童時代》;還打算出版其續篇《頑童之師》和《艱難時勢》,因而囑我姐姐寫個序。姐姐一口咬定絕不評說自己的作品。我知道她一向欽佩唐人的無字碑,大約在姐姐眼裡,為人為文,境遇可有天壤之別,道理卻是一樣的,功過成敗,自有他人評說。本來嘛,自己不肯寫,可去請名家大手筆寫。但我姐姐又素來不喜給人、尤其是給名人添麻煩。於是就央我這個當妹妹的寫。推諉不成,我這就勉為其難了。 幾十年來,我們姐妹倆分多聚少。我三歲那年,始知自己有個姐姐。姐姐豪爽俠義,聰明絕頂,連淘氣惹禍也能別出心裁,花樣翻新。十年後她登舟重慶朝天門,隻身一人逐浪東去。又過一年,母親領著我和兩個弟弟移居廣州,姐姐已插隊廣東番禺當了知青。不久便遇文革,十九歲的姐姐運交華蓋,扣了頂“國民黨特務”的帽子在頭上。我吞了眼淚,趕到廟貝農場,眼睜睜看著幾個歹毒武夫五花大綁地拖了我那被打得遍體鱗傷的姐姐去了縣城監押。沒等她把牢底坐穿,我就務農上了海島,一去七年半。青春熱血,盡撒在鐵窗前,田埂邊。這時世艱難,本並不獨鍾我一家,跟尋常百姓一樣,我姐姐也無愧無悔。而後便遇國運陡轉,姐妹倆唸書教書,各得其樂。如此又過了十年。待我去國離家負笈北美之時,她也漂洋過海尋夢巴黎去了。此後的十七年間,或在他鄉,或在故土,姐妹聚散匆匆,往事如雲如夢。然而事無鉅細,由我姐姐道來,不需誇張,不容矯飾,都大苦大甜,滋味濃濃。最讓我佩服的是那份鮮活瀟灑。有些事,若放在別人身上,準能煎熬得痛不欲生,她卻能講得讓人溼了眼角又捧腹大笑。這就叫真性情。讀過《頑童時代》的人,總說作者童心未泯。其實未泯的豈只是童心。以真情去愛,去恨,去活,活得嘔心嚦血,活得淋漓盡致,饒是個微末頑童,也為共和國的歷史添出一分風采。若把這人生當作名利場,卻又想捉筆描歷史,那才真糟蹋了文學二字。 我巴望姐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