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達魔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斯廷福德和波普林傑。波普林傑離前線非常近。
就在前線救護隊裡,毛姆第一次遇見了對他一生頗有影響的一個人——當時二十二歲的傑拉德·赫克斯頓。他的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英國人。他雖說貌不出眾,但毛姆覺得他的冒險精神很有感染力。他能以輕鬆的方式與人交談,始終缺乏這種才能的毛姆立刻被他迷上了。在毛姆眼裡,赫克斯頓就是坎特伯雷皇家公學裡那種生龍活虎充滿自信的男孩。
傑拉德·赫克斯頓當上了毛姆的得力秘書,在他廣泛的遊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毛姆的拘謹、口吃相比,他那開朗的性格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毛姆在1938年版的自傳性隨筆集《總結》中寫道:
我羞於結識陌生人,所幸的是旅途中我的一位旅伴有著不可估量的社交天賦。他那友善的性情使他能在極短的時間裡在船上、俱樂部裡、酒吧內、旅館中與人交上朋友。於是透過他我就可以從容地接觸到許許多多原先我只能泛泛而知的人。
可是,赫克斯頓也有弱點:酗酒、放蕩、好鬧事、不誠實。當毛姆漸漸發覺這些問題時,西莉在英國公開了她懷孕的訊息,這個訊息擾亂了毛姆的心緒。他明白生活過於複雜就不會舒適。1915年2月4日,他獲准返回倫敦。
1915年8月13日,倫敦的威廉·海曼公司與美國的道布林戴公司同時出版了《人性的枷鎖》。這是毛姆融事實和虛構於一體的自傳體小說,在大西洋兩岸首版5000冊,這在當時已是他最大的成就了。《人性的枷鎖》雖然在倫敦反響不佳,但是毛姆無暇顧及,因為他等待著西莉分娩(最終還是剖腹產)。他們的女兒莉莎於1915年9月1日降生。這時,雜務纏身的毛姆益發急於投筆從戎,但是救護隊裡沒有空缺。他在倫敦彷徨無助地尋覓著一條出路。後來西莉出面安排他在一些社交場合結識了她的一位朋友約翰·沃林傑爵士,從而拯救了他。
“湖濱”旅館的特殊房客
沃林傑爵士從前是印度警方人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直是法國和瑞士情報機關的首腦。他提醒毛姆,他在法德的影響以及專業作家的身份使他具備了一流密探的全部潛力。當毛姆從驚愕中恢復過來後,沃林傑給了他一份工作,要求他以寫書作掩護住到一箇中立國家去。毛姆對此很感興趣,因為那將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秘密生活,可以為將來著書提供素材。不久沃林傑通知毛姆,他被派往瑞士頂替一名患神經衰弱症的間諜,不日就要動身。
在毛姆等待啟程之際,心亂如麻的西莉告訴他,亨利·威爾康準備同她離婚,毛姆被指定為共同被告。毛姆聞言不由心驚膽戰,以往害怕公開出醜的恐懼都湧上了心頭。西莉為了博得同情吞藥輕生,雖然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但卻加深了毛姆的心靈創傷。毛姆把他越積越多的法律問題交給高階律師喬治·劉易斯爵士處理。喬治爵士勸他別傻乎乎地娶西莉,還是給她兩三萬英鎊了結此事(這筆鉅款毛姆還負擔得起)。但毛姆拒絕了爵士的建議。他當然不想娶西莉,可要是不娶她,那麼女兒莉莎會怎麼樣呢?雖然他知道他正在無可逆轉地慢慢陷入感情的陷阱,但他同時也害怕孤獨。童年的淒涼遭遇依然歷歷在目,觸目驚心。
毛姆與喬治爵士見面後不久,沃林傑告訴他瑞士秘密之行已準備就緒,要求他前往盧塞恩調查一個攜德國妻子住在那裡的英國人,任務完成後再去日內瓦落腳。沃林傑沒有許諾給他什麼嘉獎。“要是你幹得好,”他對毛姆說,“你得不到感謝;要是你出了事,你也得不到幫助。”
毛姆圓滿地完成了盧塞恩的調查任務,彙報之後赴日內瓦,遵囑住進了“湖濱”旅館。後來,他發現那裡有點像間諜活動中心。到1915年底,他已經幹上了間諜這一行。
(圖片旅館)
毛姆每星期越過日內瓦湖去法國境內送一次報告。真正讓他擔心的只是他有可能因違反瑞士中立法而被逮捕。在此期間,他利用餘暇研究這座城市,編寫劇本。在1928年出版的《艾興頓》的前言裡,毛姆寫下了他從事日常間諜工作的親身經歷:
這些小說是由我塑造出來的人物貫穿起來的,所以儘管它們篇幅很長,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們取材於我的戰時親身經歷。但我要讓讀者感到它們不是法國人稱之為“報告文學”的作品,而是虛構的小說。情報工作總而言之是單調乏味的,有些甚至是徒勞無益的。它所提供的素材零散而無聊,作者不得不親自把它整理成連貫緊張、煞有介事的小說。
1915年11月13日,傑拉德·赫克斯頓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