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3/4頁)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子瞻,何病恙而至於此”
蘇軾聲音微弱仍戲而作語:
“三十三年前,蘇軾與大師相識於京都麴院街遇仙酒樓,大師為我超度,贈以‘一雙學士眼,一顆配軍頭’之渴語,真靈驗啊!謝大師前來為我送行。”
“無知”和尚淚水盈眶,仍以趣語安慰蘇軾:
“阿彌陀佛。貧僧此來,是專為子瞻播送佛音的:三十三年,世情茫茫,蘇子瞻普度眾生,俗心成佛。佛祖特留蘇子瞻常居人間,救災救難。”
蘇軾笑而語出:
“謝佛了。可佛心常在檻內,對檻外之事,知之不詳啊!司馬君實雖不喜佛,然其聰明之所昭了,德力之所成就,衣食起居之所自律,皆符佛法;王安石喜讀佛書,深究佛理,平生所為,何嘗不是為了普度眾生,晚年所施,逾越佛心,成了大佛;蘇軾六根不淨,口無遮攔,賴‘無知’大師數次超度,也算有了半片佛心,然平生碌碌,除舞筆弄墨,寫了幾首詩詞而外,於世別無建樹,雖蒙佛祖偏愛,終是檻外人啊!君實不長居人間,介甫不長居人間,蘇軾何敢長居人間啊。”
“無知”和尚合十超度:
“阿彌陀佛。子瞻此時,佛心當想西天。”
蘇軾含笑搖頭:
“西天真的有嗎?就是真有,蘇軾終不願去啊!過兒,你還記得我在惠州時寫得那首《荔枝嘆》嗎?”
蘇過急忙回答:
“過兒記得。”
蘇軾聲音漸衰:
“代我吟給‘無知’大師,那是我的半片佛心啊”
蘇過遵從父命,咽淚吟出:
十里一置飛塵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顛坑僕谷相枕藉,
知是荔支龍眼來。
飛車跨山跨橫海,
風枝露葉如新採。
官中美人一破顏,
驚塵濺血流千載。
永元荔支來交州,
天寶歲貢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
無人舉觴酹伯遊。
我願天公憐赤子,
莫生尤物為瘡痍。
風順雨調百穀登,
民不飢寒為上瑞。
君不見:
武夷溪邊粟粒牙,
前丁後蔡相籠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
今年鬥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
致養。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
可憐亦進姚黃花。
《荔枝嘆》,一首悽愴雄渾的史詩,它鞭笞著漢唐皇室生活的窮奢極欲,它揭露著現時朝廷重臣“爭新買寵”的卑心醜態,它哀嘆著疾苦黎庶濺血幹載的慘情,它展現了蘇軾一顆“忠國愛民”的赤子之心。
在蘇過悲憤激越,沉鬱頓挫吟誦《荔枝嘆》的聲浪中,蘇軾閉上了眼睛,他靜聽著,微笑著,舒心地品味推敲詩中的字句
蘇軾悄悄離去,時年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享年六十六歲。
蘇過吟誦《荔枝嘆》聲停,“無知”和尚急喚蘇軾,蘇軾不應,“無知”和尚僕床而泣,痛哭呼號:
“蘇子瞻,心繫黎庶,至死不移,史詩傳世,佛莫能比,亦人間的大佛啊”
“孫氏宅”騰起了哀痛哭泣聲,親人離去了,文星隕落了。
常州城在哀痛中,數萬黎庶,舉幡以哀,焚香門前,三日不歇,祭奠蘇軾的亡靈。“裴氏宅”門前,老嫗和她的兒子,跪地七日不起,淚盡目幹。
蘇軾病逝的訊息傳至穎州,張耒聞知,舉哀行服,出俸錢於薦福禪寺修供,以致師奠之哀。朝廷知之,乃遭論列,貶往黃州。
蘇軾病逝的訊息傳至荊州,黃庭堅聞知,設祭堂於府邸,士人往吊之,黃庭堅兩手抱一膝起行獨步,以致深哀。
蘇軾病逝訊息訃至京都,朝廷無些微反應,街巷黎庶卻舉祭哀傷,京都文壇哀悼連日,陳無己悲疾而亡,太學士侯秦、武學士楊選率眾舉衷於宣德門前,從者數百人,為蘇軾祭奠招魂,在京師掀起了一場風波。
蘇軾病逝的訊息訃至穎昌,蘇轍哀痛昏倒,停食泣咽者三日,設靈堂以祭,咽淚寫出《祭亡見端明文》、《再祭亡兄端明文》,哀訴兄弟之情。並書《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
公之於文,得之於天。少與轍皆師先君,初好賈誼、陸蟄書,論古今
治亂,不為空言。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