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4頁)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資今。否則,治史何用!”
範祖禹愕然。
司馬光興致極好:
“這部《均輸法》,是介甫才智之所集,很值得一看的。”
範祖禹驚訝了。這部“均輸法”文字,他已在祖父範鎮府邸看過了,結論是“綱”極佳而“目”極缺,缺少預防消極後果的措施。他不敢把這個看法告知祖父,因為祖父根本就沒有理睬這樣的文字。他此刻來到書局,就是想探知司馬光對這部文字的看法的。如果能借重這位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之力,把自己的看法奏知皇上,以彌補此法之缺,不是比御史、諫官們的一味反對強多了嗎?他了解司馬光這個老頭子的為人,在朝廷群臣面前,神情嚴峻、不苟言笑,語不虛發,令人敬畏,但在與後生學子的交談中,卻慈祥隨和、樂於爭辯,毫無凌人之氣。出於尊敬,他捧過“均輸法”文字,坐在司馬光對面,請教說:
“能為老師讚賞者,必有創見之處。請老師示知。”
司馬光持須而語:
“我朝建都汴京一百零八年來,為供應皇室、百官、軍隊、市民之需,特在東南六路設定發運使,負責督運糧鹽百貨。近幾十年來,官吏因循,不問豐年災年,不問需要多少,不問價錢貴賤,一律照章而行,致使運費浩巨,供應不協。物品缺時,高價收購;物品多時,半價拋售。富商大賈囤積居奇,左右市易,上賺國庫銀兩,下斂黎庶之銀。此法主張糧鹽百貨漕運官營,強調‘徒貴就賤、用近易遠’之原則,藉以節省價款和轉運之資,並提出“從便交易蓄買”,以避免富商大賈之盤剝,也許可解國庫匱乏之憂。”
範祖禹頭點:這就是他認為的“綱”極佳之處。但“目”呢?老頭子不會見而不察吧?他再次拱手請教:
“老師教誨,我記住了。此法有無偏頗之處?”
司馬光慈和地望著範祖禹:
“歷代安業樂富之道,在於農盡力、工盡巧、商賈流通。此法立意於官營,必壓抑商賈之交流,乃為偏頗之處。矯枉過正,也許是一時之需,介甫有意為之。我所慮者,此法匆忙而出,實施官吏未加精選,未經教育,新進銳勇之士,又不明宗旨,不解分市深意,如果借法弄權,或假公濟私,則此法之害,烈於富商大賈矣!”
範祖禹瞠目,自己看到的是“‘目’極缺”,而老頭子看到的是“禍所倚”,比自己深刻多了。他情急地說:
“老師既看到福之將至,禍之所倚,何不立即奏請聖上,或轉告執政,匡正所缺,以完備新法。”
司馬光神情一震,面色憂鬱起來,旋即吁嘆一聲,閉目搖頭。似乎在說:介甫急功,皇上近利,箭已發出,欲停不及。若再煩言相擾,獨討皇上厭煩、介甫怨恨耳!
範祖禹看出了司馬光的疑慮。
他突然想到風華正茂、言無所忌的蘇子瞻。此人素來敬重司馬光,亦為皇上所賞識,也許能夠轉呈老頭子之所慮於皇上,便站起恭身詢問:
“老師有意會見蘇子瞻否?”
司馬光驀地睜開眼睛,驚異地打量著範祖禹,神情肅穆地叮嚀說;
“淳甫,從今以後,你也少晤蘇子瞻吧。你兩家有世交之誼啊”
範祖禹愣住了。
此時的蘇軾,正在蘇府庭院梨樹下,歌舞酒宴,款待他的朋友章惇。
章惇今天是騎著他心愛的“秦嶺玉”來的,現時就係在庭院內的假山旁。此馬不算高大,腳力一般,但體態極為神氣:渾身雪白,通體如玉,短鬃秀尾,筍耳亮目,頗具飄逸之韻;其反應靈敏,善解主人之意,為章惇自得而樂道。今天,赤色轡頭飾其腦,紅色鞍韉覆其背,玉體飄火,更顯神韻。蘇府上下人等,圍而觀賞,嘖嘖稱讚。章惇曾任商州令,政績頗佳,此馬乃商州的一位朋友去年來京時贈與的。
章惇今日是為調解蘇轍和呂惠卿日益緊張的關係來到蘇府的。蘇轍擔任“制置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之職後,奉王安石之命與呂惠卿共同制定《青苗法》條款。“青苗法”是“變法”在鄉村中的根本措施,用官府貸款之力,發展農業生產,消除富豪對農民的高利貸盤剝,抵制土地兼併和農村貧富日益嚴重的分化。王安石根據他在浙江鄞縣實踐的區域性經驗,提出的具體設想是:從各路倉庫拿出一千五百萬貫糧錢為本,在播種和夏、秋糧未熟的正月和五月,由官府以十分之二的利息,每年分兩次貸款給農民,以發展生產。夏收、秋收之後,連本帶利還納,使農民免受“兼併之家”高利貸的盤剝,官府亦能有所收益。頒法之後先在河北路、京東路、淮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