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汴京風騷》作者:顏廷瑞
內容提要
這是一部發生在北宋三大文豪——王安石、司馬光、蘇軾之間的故事。
宋神宗熙寧二年(1096年)二月,王安石在年輕皇帝趙頊的支援下,以霹靂手段和他的九項變法措施,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熙寧烴法”。這一聲勢迅猛的變革,震撼了沉醉於“百年無事”的朝廷、因循故習的百官,衝擊著導致國家積貧積弱的舊制陳法,喚醒了衰颯的民心。但在新法的推行過程中,隨著“缺失”的出現,王安石、司馬光、蘇軾這三個“大歸相同、操術各異”的摯友之間開始了激烈的政爭,以至水火不容。公心私情,相親相抵,榮辱升遷,悲歡離合,展示了一代名臣奇才特異的人格和社會大變革中撲朔迷離的複雜因由。歷史留下了種種疑團,令後人反芻,沉思。
作者簡介
顏廷瑞,男,漢族,陝西省華縣人,1931年8月生,瀋陽軍區政治部離休幹部,一級作家,中國作這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遼寧作家協會、遼寧戲劇家協會會員。主要著作有:大型話劇《太后不嫁》、大型歌劇《菊花島》、長篇歷史小說《莊妃》、長篇紀實文學《威震臺海》、長篇傳記文學《范仲淹》等。
晨鐘卷
篇一
紫宸殿
皇帝和他的執政大臣們·皇帝發怒了·
逝者如斯,舒心暢意的奢風侈雨,送走了大宋王朝近百年的輝煌。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下旬,三天不止的霏霏細雨,打溼了大宋的京都汴梁。護龍河岸邊的數行楊柳,在雨中搖曳、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上的幾十座飛橋,在雨中若隱若現;皇宮裡高聳的殿宇樓臺,在雨中愈顯神秘;朱雀門外的驛館、酒樓,妓院高懸的繡旗、珠簾,在雨中蕭然低垂;宣德門前寬闊壯觀的御街,在雨中亮成一條玉帶;大相國寺傳來的晨鐘暮鼓聲、麴院街騷亂的市井買賣聲、汴河漕運船隊中騰起的船伕號子聲,都似乎被纏綿不盡的淫雨浸透了,失去了往日的明亮雄渾,變得沉鬱澀滯。只有老天深處滾來的春雷,攜著騷動,夾著生機,不時轟隆作響,一記一記衝擊著被灰色水簾所籠罩的來王朝的心臟——大內皇宮。
紫宸殿,數十支粗壯的宮燭燃著懶洋洋的光焰,勉強驅散了殿宇內的陰暗,映照著御座上正強壓怒火的皇帝趙頊和殿前漠然跪伏的四位宰執大臣——尚書左僕射(宰相)曾公亮、樞密使富弼、參知政事(副宰相)唐介、趙挕�
翰林學士王安石也跪伏在一邊。
雨不斷
雷不斷
皇帝趙頊,時年二十二歲,乃宋英宗趙曙的兒子。他面目清秀,眉宇間躍動著勃勃英氣。但一襲明黃色龍袍在身,略顯年輕帝王的矜持與浮躁。今天,由於中樞重臣們仍在抵制、反對“變法”,他的神色變得嚴峻而稍含殺氣了。前年(1067年)正月,英宗駕崩,他初繼皇位,壯懷激烈,勵精圖強,“思除歷世之弊,務振非常之功”,立志革新,以期改變國家近三十年來積貧積弱的局面。經過兩年來勞心竭慮的準備,他決定今天對抵制和反對“變法”的中樞重臣進行最後一次說服,不論他們通與不通,他都將宣佈“變法”開始。並將授予王安石僅次於自己的一切權力。
在這君臣攤牌的重要時刻,年輕皇帝揣著一顆怦怦狂跳的心,向跪在御座前的王安石望去。只見王安石神情平常、氣宇軒昂、靜穆沉穩。這給了他極大的支援和鼓舞,失控的龍心漸漸寧帖。他突然想起前年與王安石的第一次會見。那是有關大宋未來命運的一次君臣之交啊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九月的一個夜晚,新皇帝趙頊為遴選符合自己心願的執政大臣而徹夜愁思焦慮,徘徊於福寧殿御堂金蓮燭的燭光裡。在眾多的大臣中,在堆滿御案的奏表諫章中,他苦苦尋找著中興大宋王朝的呂望、伊尹。他想到過曾推行“慶曆新法”的歐陽修、韓琦、富弼,但覺得諸臣都已“老者耄矣,銳者鈍矣”;他想到過翰林學士司馬光,但覺其“禮柔平和,銳氣欠勁”;他閱覽了蘇軾幾年前上呈的《進策》和《進論》,雄圖激進,銳氣逼人,確實不凡,但又覺“文人之氣太重,清談之風甚濃”,而清談也可誤國呵!
後來,趙頊皇帝信手翻至一部十二年前上呈仁宗皇帝的《萬言書》,閱覽未盡,就被奏者王安石雄辯的議論和奇崛的膽略深深吸引了:針砭時弊,鑿鑿實實;憂國憂民之心,如躍紙上。於是趙頊想起這個王安石近日又上呈的《本朝百年無事劄子》,急急找出再讀,更見其論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