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刷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方大為):
不多,但是也有。現在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就是醫生出身。他是田納西州的參議員,對醫療問題很關注,由於不滿意原來的議員,於是就決定自己參加競選。
袁嶽(Victor Yuan):
在中國,醫療服務的改革排在中國老百姓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的前五位以內。在普通大學生喜歡的職業中,醫生、律師和科學家是排在前三名的。醫生的聲望是很高的,但是大部分醫院是國有的,醫生都在國有醫院工作。這使得醫生的工作強度大,收入水平卻偏低。這與職業聲望反差很大。現在,醫院正在進行醫療服務改革。在醫療系統中出現了民營化的嘗試,也出現了一些靠醫療服務致富的人。我去過一些醫生的家,覺得他們的家都比較普通,但是都比較乾淨,自己家配備的藥比較多。人們普遍認為與醫生或者護士組成家庭是比較受歡迎的,因為可以很好地保障家人的健康。現在,許多人覺得醫院服務不好。醫院人太多,醫護人員態度冷漠,藥價高,病人的誤診率也很高。這與醫生工作強度大、管理不精細、待遇不高有很大關係。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麼工作話題11:對教授直呼其名
袁嶽(Victor Yuan):
我印象很深刻的教授有幾個。一是本科時南京大學的周元伯教授,他長得很胖,是個有名的律師。他特別關心學生。二是讀法律研究生時的導師王緒三教授,他是東京帝國大學早年的博士生。他講的中文裡帶有一些日文語法,有點兒讓人聽不懂。但他記憶力特別好。上課時,他經常會引用說,某某說過的什麼話在書的第幾頁。他對我們要求很嚴格。三是北京大學的龔祥瑞教授。他是在英國受的教育,但接觸過的普通中國人特別多。他和年輕人一樣,永遠追求新東西。還有,北大社會學系的袁方教授、王思斌教授、哈佛的Anthony Saich教授等。他們教授我知識,也教我做人,我非常尊敬他們。
普通家長對教授和老師也很尊重。在普通民眾尊重的職業中,教授和老師排在前三位,特別是,如果是名校的教授,更會受到尊重。名教授,以前都是理工科的教授最出名,如華羅庚和陳景潤等。現在是經濟學方面的教授最出名。
教授之間的收入差異很大。有的教授講一小時,收入2萬元,有的每個月才掙1 000元。教授的平均收入在社會上屬中等偏上。如果教授善於運用他們的社會地位和資源,則很容易跨入高收入者行列。在北京市地稅局監控的高收入人群中,有一個群體就是教授。
在中國大學中,師生關係較美國更密切。在美國大學裡,師生之間有點兒工作層面的關係,私人之間不是特別親密。但是中國的教授會把學生看作孩子,邀請去家裡吃飯。有時會嚴厲地批評,就像批評晚輩一樣。“一朝為師,終生為父”。中國的師生關係是生活關係中非常重要的緊密型社會關係。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我想到的第一個教授是教我中文的教授,姓餘。她是我讀喬治城大學時中文系一年級的教授。在她身上反映了你所說的中國那種緊密的師生關係。除了上課,她還會格外關心你的學習情況。那時,我從頭開始學習中文,她特別耐心地強調四聲和文法。如果你出錯了,她會讓你重複,直到你說對為止,非常耐心。有時,她會打電話到家裡,問你有沒有做完功課。第二個教授是我讀研究生時的Barbara Jordan教授。她在得州大學約翰遜公共事務學院講公共倫理課。她來自休斯頓,曾任國會眾議員三個任期。她被認為是美國近代歷史上一個最有道德權威、最正直的政治家之一。這是所有美國人都認同的。她教我為美國人民服務應該是一種什麼態度,應該是什麼精神。做一個教授,社會地位很高,但收入屬於中等。一般年收入是30 000~50 000美元的水平。美國的師生關係一般是非正式的、非密切的。中國學生會很尊重地稱呼“王教授”、“張教授”。但在美國,學生經常直呼教授的名字,特別是到了研究生階段。
袁嶽(Victor Yuan):
是的,在哈佛時,對Anthony Saich教授,我們就叫他Tony。龔祥瑞教授受過很好的英國教育,他寫給我的第一封信中,前面稱呼是“袁嶽兄”,落款是“祥瑞”。我簡直吃驚,過了很久都不能習慣。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在我離開學校後,還與教授保持聯絡。有時我尊稱他們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