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3/4頁)
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操、蕭勁光(兼第一參謀長),第二參謀長伍修權,副參謀長聶鶴亭,政治部主任譚政,政治部副主任周桓,後勤部部長葉季壯,後勤部政委楊至誠。
1946年6 月16日,中共中央下達的關於東北局班子調整的指示全文如下:東北局:目前東北形勢嚴重,為了統一領導,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羅榮桓、高崗、陳雲四同志為東北局副書記兼副政委。並以林、彭、羅、高、陳五人組織東北局常委。中央認為這種分工在目前情況下,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中央相信諸同志必能和衷共濟,在重新分工下團結一致,為克服困難爭取勝利而奮鬥。
中央這是中共中央的一項重要決定。東北局領導人表示一致擁護,並委託高崗和譚政將林彪接到哈爾濱主持東北局工作。
6 月16日,東北局確定了各軍區後方根據地工作區域:東滿軍區背靠朝鮮,在延吉、揮春、和龍、汪清一帶建立後方根據地;西滿軍區以興安嶺為門戶,面向齊齊哈爾,背靠滿洲里,在中長鐵路的博克圖、牙克石和在海拉爾、扎蘭諾爾、滿洲里之線建立第一個後方根據地,在北安、德都、嫩江、納河建立第二個後方根據地;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在牡丹江、穆稜。勃利、東寧、東安、密山、虎林之間建立第一個後方根據地,在佳木斯、富錦、綏濱、同江建立第二個後方根據地,在孫吳、援民黑河建立第三個後方根據地;南滿軍區在長白山地區建立後方根據地。從此,在東北地區全面開展了根據地的建立工作。
7 月1 日,東北局發出《關於發動群眾創造根據地給各分局的指示》,“決定各旅劃定一個地區去創造根據地,各派出約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打匪和做群眾工作。”東北局還決定各級黨、政、軍、民機關實行大精簡,各抽出約3 /5 的幹部,不分男女,不分資格,一概下鄉做群眾工作。
7 月3 日至門日,東北局舉行擴大會議。在東北的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以及各地領導人云集哈爾濱。出席會議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彭真、陳雲;中央委員林彪、羅榮桓、高崗、李富春、李立三。張聞天、蔡暢、林楓;候補委員黃克誠、王首道、譚政、陳鬱、蕭勁光、呂正操、古大存等。
在會議中,討論和修改委託陳雲起草的東北局決議草案。會議根據中共中央《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精神,分析了國內外和東北的形勢,總結了前一時期東北斗爭的經驗教訓,在東北局內部爭論了很久的敵強我弱、和與戰、城市與鄉村、作戰指導方針等問題上統一了指導思想,並確定了今後的方針。
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東北局委託陳雲同志起草《關於東北形勢及任務決議》。7 月5 日完成初稿後,林彪一面組織大家討論,一面向中央報告。毛澤東仔細地研究了這個決議,親自動手作了修改,於7 月11日覆電林彪。東北局在7 月7 日透過決議後,又根據毛澤東的電報進行了修訂,在7 月下旬向黨內做了傳達。這個決議,後來通稱為《七七決議》。
《七七決議》第一項內容是對東北當前形勢的估計。原文強調主要的特點是敵強我弱,因此必須準備進行長期的戰爭。由於我們的部隊尚不是像關內一樣與群眾密切廣泛結合在一起,許多新部隊尚未鞏固,另一方面,又由於國民黨想爭奪東北,而必須從關內繼續運兵,在關外繼續擴兵,國民黨在東北還有其一定的社會基礎。因此敵我力量的對比,現在和今後一個長時期內,仍然是敵強我弱,東北的戰爭,已經有並且還可能有打打停停、此打彼停的局面。因此,我們的思想必須有長期戰爭的準備。不認識這一點,不將這一點作為我黨在東北一切政策的出發點,工作上是可能造成不良結果的。目前全黨需要明確認識上述的形勢,對於敵我力量不輕視、不誇大,不放鬆一切有利條件,但不作僥倖取勝。而應準備在最困難的情況下進行鬥爭。
毛澤東將這一段改為:“去年8 月,英勇的蘇聯紅軍來到中國,進攻日本侵略者,我東北民主聯軍與東北人民配合紅軍作戰,消滅日寇與偽滿,替東北人民開闢了自由生活的道路。我黨在東北,自日寇侵人之日起,即領導了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反對了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進行了長期英勇鬥爭。對日反攻以後,我黨更從關內派遣大批軍隊與大批幹部至東北,幫助東北人民創造了廣大的東北解放區。但是,喪失東北有罪收復東北無功的蔣介石,在美國反動派的援助之下,違背和平約言,大舉進攻東北解放區。我東北民主聯軍與東北人民,從去年11月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