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頁)
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使湘軍又煥發出原有的生機。恰巧在這個時候,曾國藩接到咸豐帝的諭旨:“曾國藩添募水陸兵勇及新造、重修戰船,既據奏稱已可集事,則肅清江面之舉,仍藉此一軍,以資得力。塔齊布膽識俱壯,堪膺剿賊之任。著駱秉章即飭統領弁兵迅速出境。曾國藩與該署提督共辦一事,尤應謀定後戰,務期確有把握,萬不可徒事孟浪,再致挫失也。”於是,曾國藩便遵照咸豐帝的命令,帶兵出征。
經過整頓後的湘軍戰鬥力果然增強了許多。加上曾國藩在打了兩次敗仗之後也摸索出了一些用兵之道,所以此次出征可以說是非常的順心遂意。自咸豐四年五月曾國藩帶兵從長沙出征以後,至七月一日,接連攻克了常德、澧州,並再次攻佔了嶽州城,曾國藩因此感到一些欣慰。這次勝利讓咸豐帝也極為高興,他在上諭中稱:“此次克復嶽州,大獲勝仗,湖南逆蹤業就肅清,江路已通,重湖無阻。即著塔齊布、曾國藩會督水陸兵勇,乘此聲威,迅速東下。力搗武漢賊巢,以冀蕩平群醜。”曾國藩見水師接連獲勝,便帶領手下戰將陳輝龍到了嶽州。這時太平軍雖然屢次遭到失敗,但仍盤踞在城陵磯下游一帶,又在漢口布置了數千只戰船,連繳數十里。
城陵磯在嶽州和武昌兩地之間,處於川湘交界之地,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時太平軍的秋官又正丞相擔任城陵磯的守衛,而攻打城陵磯的清軍水師,有一部分歸曾國藩直接訓練和掌握的,另有山東登州鎮總兵陳輝龍也統領著一營的清軍水師,廣西保升道員褚汝航統領的另外有一營清軍水師,由廣西保升同知夏鑾統領的清軍水師一營,廣西升用道員李孟群統領的一營,加起來共有四千多名水師。其中李孟群營有廣西水勇一千名,陳輝龍營有四百多名的廣東水兵,剩下的以湖南人居多。但這些人大多歸曾國藩管制。這批水師雖然船多械足,但在經過了幾次戰鬥之後,軍隊之中驕傲的情緒逐漸滋生。曾國藩因為大部隊還沒完全到達嶽州,所以故意放慢進攻的步伐,以等待時機。塔齊布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但陳輝龍因為自四月下旬到達這一帶後,便因船炮不齊、糧餉不足坐等了兩三個月,待到啟程後,又因為風大而耽擱住了,他特別著急,想快點兒把太平軍斬盡殺絕。褚汝航、夏鑾也都慫恿曾國藩出兵,並且要求一同前往。曾國藩覺得陳輝龍已經在水師營中幹了四十多年,經驗極其豐富,一定是瞅準了進攻的最佳時機。並且褚汝航他們也是多次建立戰功的名將,每次都善於把握時機。
七月十六日辰刻,陳輝龍、褚汝航、夏鑾分別帶領各自的清軍水師向城陵磯進發。這時李孟群還未到達嶽州,但他的前隊廣慶水兵,也跟隨著陳輝龍的部隊。左營彭玉麟、右營楊載福也準備好進行援助。這時還風平浪靜,等到了城陵磯時,恰好與太平軍遭遇。陳輝龍等一起向太平軍發起進攻,槍炮齊發,轟斃了數十人,燒燬了太平軍的數只戰船。這時風勢已大,廣東提標水師右營遊擊沙鎮邦,對水師最忌諱的事情全然不顧,乘風追擊。陳輝龍見風勢愈大,即插旗收隊;又害怕遊擊沙鎮邦的炮船有危險,便又督催拖罟趕往救護。沒想到船太大,竟在漩渦激流中擱淺。兩廣兵勇也被風吹得七零八落,互相擁擠。太平軍的戰船就在這時候突然殺出來,將它們重重包圍。廣東弁兵的戰船以及廣西何越王廷的船隻,都前去救護,又因風力太盛,互相擁擠在了一起,無法使用槍炮。當太平軍的船隻逼近時,兵勇陷入重圍,進退不得,被殺害了許多,餘下的都跳水得以逃生。陳輝龍、沙鎮邦都已經陣亡。褚汝航見陳輝龍情況危急,出於情義,便趕去相救。無奈太平軍的兵力越來越強大,清軍漸漸有些支撐不住。褚汝航赤手空拳殺了幾名太平軍,夏鑾也與太平軍進行正面交鋒,均被重創,落水殉難。廣東署千總何若灃、廣西帶勇侯選府經唐亞,一同遇害。這時提督陸營雖帶領部隊到達了城陵磯,但無法渡過港口,所以無法前去救援。清軍水師大敗,死傷無數,並且損失了幾員大將。
此次水師失利,咸豐帝嚴厲斥責了曾國藩,據稱,咸豐帝看完奏摺以後,感到非常憤怒,他指責“曾國藩系在水路督戰,於陳輝龍出隊時,不能詳慎排程,可見水上一軍,毫無節制。即治以貽誤之罪,亦復何辭?”“惟曾國藩前經革職,此時亦不必交部嚴議。仍責令督飭水師將弁奮力攻剿,斷不可因一挫之後,遂觀望不前。”
不過,雖然話是這麼說的,此次水師在城陵磯打了敗仗,指揮不力的曾國藩應負很大一部分責任,但他的指揮不力並不是沒有原因,首先是沒有足夠豐富的水師作戰的經驗,其次是對手下的將領過於依賴,認為他們畢竟也統帶了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