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政、財務、外交大權都集中到以西后為首的一小撮滿族親貴之手,剩下的如何掌握 「義和團」運動這個政策,別人就更無法置喙了。
「義和團」與「紅衛兵」後映前輝
大體說來西太后之扶植「義和團」與六十年後毛主席之玩弄「紅衛兵」,簡直是後映前輝,一模一樣的。他二人自以為掌握了兵權政權,對一個民間的群眾運動就可發可收,終於親貴驕縱、大權旁落、一發難收,最後鬧到天翻地覆、全民遭殃的結果也沒有兩樣!
慈禧太后是統治大清帝國至四十八年之久的女王。在過去兩千年的中華帝國的歷史裡,除掉她本朝的康熙、乾隆和西漢的武帝之外,也沒個男主比她統治得更長。所以她深通統治的藝術。她在中央政府裡所表現的那一套縱橫捭闔的本領,可能還在後來的蔣、毛二公之上,她統治大陸的時間,也是蔣、毛二公的總和。但是她有個缺點也和蔣、毛二公一樣—— 她不懂外交;內交內行,外交外行。這不能怪她,因為她所主持的中央政府,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有「外交部」的中央政府。早期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是英法聯軍燒掉圓明園(一八六〇)以後才建立的。辛丑條約(一九〇一)以後改稱「外務部」,在洋人脅迫下成為「內閣第一部」。這個第一部的榮街一直到國民政府成立,才讓位給「內政部」(清朝叫「吏部」)。
我們這位女家長早年把《三國演義》背得爛熟——可能都是習自京戲的劇目。據說當年多爾袞入關時,他的政治學教科書也是一部「清文」翻譯的《三國演義》。但是在《三國演義》裡學不到十九世紀的國際外交。所以慈禧對早期外交的決策全靠她的小叔子恭親王奕訢;晚期則靠北洋大臣李鴻章。——奕訢和李鴻章二人都是外交界的行伍出身,但他二人都不失為十九世紀國際間第一流的外交家。奕訢於一八九八年老死之後,鴻章就變成西后在外交上的第一位謀主。在庚子年初拳亂剛起之時,老太后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聽信親貴讒言把鴻章下放到廣州去。
李鴻章者,慈禧太后之周恩來也。在此緊要關頭把周恩來下放到廣州去當「省委書記」,北京的軍政外交大權落入「林四」(林彪和四人幫)之手了。西太后的「林四」(剛毅和載漪四兄弟)有權而無知,荒唐而暴虐的程度,也不在毛主席的「林四」之下。她的「義和團」燒殺搶的本領和毛氏的「紅衛兵」文攻武衛的行為也兩模一樣。—— 一言以蔽之,慈禧以極高明的政治手法來「安內」;卻以最愚蠢的外交頭腦來「攘外」。她不但對國際局勢懵然無知,她甚至連最起碼的訊息也無法掌握。最後竟然被一記假情報驚破了膽(見下篇),連下十二道金牌到廣州去找他的周恩來,而周又遲遲不歸。老太婆在歇斯底里的心理狀態之下,以王婆罵雞的村婦放潑行為,夥同四人幫,放縱義和團來和洋人一拚要懸賞殺盡中國境內所有的洋人,並對十一國同時宣戰如此胡來,她老人家最後還能全屍遷入紀念堂,也算是「命大」了。此是後話。
現在再看看她的四人幫如何亂政;她的紅衛兵是怎樣蔓延的。
太后陽剿陰撫,總督後撫先剿
前節已言之,義和團是被袁世凱趕到直隸(今河北省)去的。在義和團北上蔓延之初,西后對處理拳民的政策原是舉棋不定的。她一面聽信毓賢的「民可用、團應撫」的忠告,想利用拳民來驅逐洋人;另一面她又心虛怕洋人干涉,不敢公開庇護拳民,因此朝廷政策就弄成個陽剿陰撫的局面。在一連串的上諭裡,朝廷都不斷告誡疆臣說拳會有「良莠之分」。對「不逞之徒」固應剿辦,但是對一般「安分良民或習技藝以自衛身家,或聯村眾以互保閭里,是乃守望相肋之義」。所以官方剿匪,只能問其「為匪與否,肇釁與否。不論其會不會、教不教也。」(見一九〇〇年一月十一日,光緒二十五年陰曆十二月十一日,載《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頁五六。)這一來,朝廷便公開表示民間組團是合法的了。
但是在一九〇〇年六月之前,那兩位首當其衝的地方官:山東巡撫袁世凱和直隸總督裕祿,都是一意主剿的。二人之中以袁世凱尤為堅決。朝廷當權派對袁不敢輕動。為著殺雞儆猴,乃把世凱之兄袁世敦加個「縱勇擾民」的罪名革職,並驅逐回籍。
但是袁世凱並沒有被朝廷嚇阻。他抗疏力辯說拳會「每於數百里外劫取財物,不得謂之為保證身家。焚燬擄贖,抗官拒兵,不得謂之非作奸犯科。掠害平民、騷擾地方,不得謂之為專仇洋教」。他認為莠民習練邪術,不論是會是團,必釀巨患。私團官練(如毓賢所條陳的辦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