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期中所起的作用無疑是正面的。可是,三十年過去,幾乎是一代人過去了。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它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假如在接受了這麼長時期的優待之後,黑人還是要靠優待來進大學的話,這說明有什麼其他的問題存在。他們認為,長期的優待也會導致一個民族的青年過於依賴這種狀態,反而消蝕了他們的發奮精神。
但更有人敏銳地觀察到,反平權法案的潮流背後有一股新的種族憂患意識。據美國國情局的估計,到2050年,美國人口的族裔比例將達到這種比例:拉丁裔佔23%,黑人佔16%,亞裔佔10%,白人將低於半數而進入少數民族的行列。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有一些學者如哈佛大學的亨廷頓擔心,假如一味強調多元文化,那麼,結果似乎很明顯,隨著人口的“非歐化”,它的文化也就會隨之而“非美國化”。假如美國今天的主流文化被各種少數族裔的文化一口一口地吞噬了,主流文化的特色被大大削弱,美國也就不成其為美國了。說到底,反平權法案的某種意識還是種族意識,還是白人優先和白人主宰意識。
因此,不平等的種族意識總是要遭到社會抵抗的。例如小布什組閣時就受到影響,有兩名部長未上任就遭到民意的反對,其中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因是極端保守人物而受自由派人士抨擊,勞工部長琳達則因被指責疏離勞工而面對工會的壓力,未上任已先下臺。現年53歲的保守政治評論家琳達曾是里根政府下的美國民權委員會的領導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