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想和特權人物,並消除司法中的腐敗現象。
平等的原則對一國的國民待遇至關重要。可能自有人類歷史以來,人類就在研究平等。法國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發現人類中有兩種不平等,一種是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為它是基於自然,由年齡、健康、體力以及智慧或心靈的性質不同而產生的。另一種可以稱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為它是起因於一種協議,由於人們的同意而設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存在為大家所認可的。對於後者,盧梭竭力主張要創造條件,使人們變得平等。到了今天,平等的原則已經主導著國際社會一切的事務。例如世界貿易組織'WTO'中的公平競爭原則和非歧視原則都是建立在平等理念之上的。
平等與自由一樣是人類追求的幾個基本價值目標之一。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平等、自由和民主是不可分割的。沒有平等,民眾就無主權可言。平等是自由的實踐基礎和道德基礎。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公民權利也是在剛剛起步發展的階段,各項公民權利還不能全部落實,這就需要好好學習。借鑑國外的好東西,國民待遇才會慢慢提高。我想中國公民的權利和待遇會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達逐漸好轉的。遺憾的是,中國由於它特殊的歷史時期,出於戰爭年代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人的這幾項基本權利。下一章我要闡述的就是由發展觀帶來的不平等國民待遇。
綜觀整個公約內容,還有這樣一些權利,我這裡簡要地把它們歸納如下:平等權、隱私權、思想和宗教信仰權、言論權、和平權、集會和結社權、婚姻權、姓名權和國籍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受歧視權、文化權和語言權等。由於這些問題太涉及到法律的專業知識,不是我的專項特長,在這裡就不一一加以評論了。這些內容都可以在聯合國的網址上找到,也可以從本書後面的附錄中詳查。
————————————————————————————————————————————
仲大軍新著
《國民待遇啟示錄…二元結構下的中國》
第五章:資源環境對國民待遇的影響
1,資源對待遇的侷限性
有一天隨手翻閱《黃種人》雜誌,看到一篇介紹美國新任勞工部部長趙小蘭女士的文章。文章談了趙氏家族在美國發展和奮鬥的歷史,順便提到趙女士家在美國的住房佔地面積。記得當時我特地將那個英畝數字換算了一下,大約是幾十畝地。這種住房佔地面積在美國可能是很普遍,但在中國今天肯定是找不出來的。想一想,幾十畝地!哪個中國人家能佔這麼大一片地方。可是趙家在美國還不是多麼富有的家庭,有些富人豪宅佔地面積可高達幾平方公里。象晚年在美國度過的宋美齡女士,所住的紐約附近新澤西州的一處房子,是孔祥熙當年買的,佔地面積也要幾公頃。
至於那些一般收入的美國人,住宅面積也大約在300平方米左右,住房佔地面積也一般在1畝左右。所以,現在的中國人看到美國的住所都很羨慕。人家擁有的自然空間大,享受得就多。美國領土面積與中國差不多,但比中國要少10億人,其人口只是中國的五分之一。所以,美國的土地空間要比中國寬敞得多。
法國的人均土地面積也要比中國多得多。我的侄子現在法國北部城市卡昂讀書。6月份放假時間被一位50多歲的法國人邀請到他家去住,陪他一起打高爾夫球,給他作中國飯。這也算是一種勤工儉學吧。這個法國人是個貴族後裔,擁有一大片地產和房屋。從傳來的幾幅數碼照片看,這一家庭的面積至少有幾公頃。那空間的闊大真是讓中國人豔羨,一片片綠茵茵的草地和一片片樹林,中間環抱著一座高大的樓房。
這幾天,奧地利總統到中國來訪問,中央電視臺記者在採訪總統時,導播穿插播放了大量奧地利自然風光的畫面。有一幅畫面美極了,山坡的上方是茂密的森林,山坡的下方是綠茵茵的草地,深綠與淺綠的結合構成了明亮的對比。就是奧地利的村莊也美得象仙境一樣。有人看到這裡不僅要問:人家的國家是怎麼發展的?為什麼我們國家不能這樣?就是人家的制度比我們先進嗎?
由此使我們想到,自然環境對一個民族經濟發展和制度選擇的影響。自然資源的差異肯定可以導致國民物質待遇的差異,並進而導致其他待遇的差異。物質資源與人文發展是應該有聯絡的。目前凡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都是那些大量佔有物質資源的國家。經濟的發達導致國家在人文科學方面也比較發達,無論是經濟方面的國民待遇和文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