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居住證明!這不是一個悖論嘛!
最讓人不能忍受的是查身份證的時候。當我出示暫住證的時候,我總覺得自己是二戰時的猶太人,因為暫住證上寫著:請隨身攜帶以備查驗;要麼我就覺得自己是《紅字》中的女主角,在胸前有一個不同於別人的標識:我是外地人!'文章作者:gee,發表時間:2001…02…17,可以上網搜尋找到,'
最後一段寫得很深刻。這反映了一個國家人民生活自由的程度。在和平時期怎麼能動不動檢查人們身份證件呢?有一天和一些官員學者吃飯,在飯桌上講起一個真實的笑話,北京某某機關一個司長也許由於長得象農村人,打扮也樸素了一點,結果在一次外出時遇上了身份檢查。檢查人員要他出示證件,他沒帶,誰沒事出門帶著身份證!結果就被值勤人員帶走了,最後硬是費了好一番周折才回得家中。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人口管理是怎麼進行呢?讓我們來看美國。美國對人口的管理大致透過出生登記、死亡登記、結婚登記、離婚登記和人口調查兩個途徑。出生登記最重要,出生證明是每個公民上學工作等所必須的證件。因此,在孩子出生時,父母都要為其子女進行出生登記。嬰兒出生登記表的內容非常多,出生登記表由醫院定期報到州政府,然後存入電腦,被長期儲存。公民平常所持有的只是一個連照片都沒有的社會安全號碼卡,到哪兒辦事都要出具社會安全號碼。有關部門可以在電腦上透過社會安全號碼查出此人的所有資訊,如出生年月日、照片、血型、指紋、教育狀況、財產狀況、不良信用表現、公益貢獻記錄等。在電腦網路大發展的今天,美國人口管理已經十分先進,巡警坐在警車裡就可以調出一個犯罪嫌疑人的一切檔案資料。
法國也是透過人口出生、死亡、結婚、離婚登記和居民身份證制度以及人口普查進行人口統計的。法國自1956年1月1日起實行國民身份證制度。1955年10月,法國內政部頒發了關於國民身份證的規定,共7條。1982年重新頒發了有關《國民身份證》的法令,共計五章23條。法令規定:國民身份證為證明其持有人身份的法定證件,由共和國警察局長或警察副局長透過市、鎮長或警察分局長,發給住所在其行政管轄區內的所有提出申請的法國人。申領人無年齡限制,但必須提供法定的其他身份證件,如出生證明書、婚姻證書、本人或父母戶口簿、國籍卡片等。國民身份證上印著持證人的姓名、出生日期、出生地點、身高、特徵'眼睛、頭髮等'、住址及住址變更、發證日期、發證人,還貼有持證人的照片,有持證人的簽名。法國的國民身份證證件有效期為10年,公民可以持有它在20多個國家內作旅行證使用。
總起來看,在西方國家裡,沒有任何遷徙方面的限制,只要有活幹,有飯吃,公民可以到任何一個自己想去的地方,也不會遇到任何歧視性的待遇。由於沒有遷徙的限制,美國每年約有1/5的人口在搬遷,各類技術人才和大批年輕力壯的勞動力源源不斷地流動。在日本,人口流動的比例是1/5。法國、德國、瑞典等國家每年的人口遷移率也超過了10%,而中國至今只有1%左右。只是在農民的打工潮帶動下中國才有了一定程度的人口流動。否則,在僵死的計劃經濟戶籍管制下,中國人的生活會象死水一潭。
'4',法律平等權及其他權利
第三部分的第二十六條這樣說道:“所有的人在法律前平等,並有權受法律的平等保護,無所歧視。在這方面,法律應禁止任何歧視並保證所有的人得到平等的和有效的保護,以免受基於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理由的歧視。”
一個社會如果沒有平等,便沒有公正,沒有公正便沒有正義,這樣的社會是難以持久的。但一個社會如果把平等強調得過分,如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盛行的平均主義,那就是把平等要求得過頭了。因此,自建國以來中國在一個時期裡公民並沒缺少平等。相反,平等過了頭就是不平等。因此,改革開放之後又在打破平均主義的大鍋飯上下工夫。今天中國社會中的不平等主要體現在法律面前的不平等,社會群體即城鄉居民之間的不平等。有權有錢的人待遇高於沒權沒錢的人,城市優越於農村,就是一種不平等。總之,平等在中國表現得很矛盾,一邊是過分的平等,一邊是嚴重的不平等。改革開放之後,平均主義慢慢消失,城鄉公民間的不平等到始終存在。因此,在今天,平等自由的價值在中國無論如何強調都不過分。我們必須堅決反對各種特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