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已經很少見了,放風箏則得到瀕臨海濱的市郊去,讓氣球和彩旗伴著風箏高飛,讓歌聲和笑語隨著春歸大地歡騰。

江南有一句古諺:“六九五十四,再冷沒意思。”說的是冬至過後,要連過六個九天,大地才會萌動春的暖意,迎面拂來的風裡,才會充滿春的氣息。

上海四季(2)

總要拖到4月裡,隨著清明時節晴雨相間的天氣結束,陽春時節才會真正來臨。

季節上顯示得不充分,那麼,作為一座正在向著國際化邁進的大都市,上海春天的特徵,究竟體現在哪裡呢?

告別千禧龍年,迎來新的世紀。

2001年的春天,是從冬月裡聖誕老人的笑容上顯示出來的,是從上海人矯健的步履中體現出來的,是從你、從我、從他從大家充滿自信的眼神裡感覺到的。

曾幾何時,人們議論著上海樓房的陳舊,歲月的風雨洗刷著一條條長長短短的弄堂,還有馬路上擁塞的車流,公共汽車的擁擠,石庫門住宅裡的“七十二家房客”,煤球爐、馬桶、公用水龍頭凡此種種,似乎上海正在無可奈何地老去。

可是上海沒有時間老去,她正在萬國博覽會的基礎上煥發青春,河流變得清澈,大地鋪展著綠茵,高樓愈加多姿,道路逐漸通暢。所有這一切,都是當代上海人以他們的勞動和智慧創造的。

就如同上海人時常在隆冬季節感覺到陣陣暖意,上海的春天,是在上海人的自信、上海人的精神風貌上體現出來的。

這就是上海的春天。

2001年的春天。

黃 梅

在上海,春天過去了,夏天即將來臨,其間還有一個時節,那就是梅雨時節。

上海人把梅雨時節,叫作黃梅天。

記得在我初寫小說的時候,有一回我把這一時節寫成“黃黴”天。

責任編輯用紅筆把它勾了出來,問我,你為什麼這樣寫?

我說,在我的記憶裡,黃黴天裡衣物、書籍特別容易發黴。而過了這一時節,上海進入盛夏,居民們就會把皮衣、毛衣、毛毯等等,拿到烈日下曬上一二天,曬去黴斑、黴跡,或者說曬去一點黴氣。

責任編輯笑了,把“黴”字改成了“梅”。我問他何故,他只說這是約定俗成的寫法。

當我寫另一部書的時候,又一個責任編輯把“梅”字勾了出來,說不該用這個字,而應寫成“黃黴天”。

我給鬧糊塗了,到底該寫哪一個梅(黴)字呢?

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吧,年年黃梅,我特別留意關於它的話題。

黃梅天是上海及周邊地區特有的一個時節。

黃梅天也是江南水鄉特有的一個時節。

東北地區,大西北地區,就沒有黃梅天。有的地區,春夏之交,也下毛毛細雨,比如我長期生活的西南山鄉,比如“天無三日晴”的貴州,綿綿細雨下起來,時雨時晴,有時候延續的時間比上海的黃梅天還要長,但是那裡的人們仍然不把這一時節叫作黃梅天,而只把這種時節叫做“忙腳雨”,老是下不停。

漸漸地,迴歸上海的時日長了,江浙一帶水鄉去得多了,我終於弄明白,原來,江南一帶,尤其是長江三角洲的代表性城市上海及其周邊的澱泖湖地區,進入夏季,正是梅子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往往雨多、雨期長,而且由於春夏的轉季,風去風來,雨也便時下時停,形成特別的梅雨時節。

能夠為我這一觀點佐證的是,自古以來,在江南水鄉,流傳著這樣一句農諺:“行得春風,必有夏雨。”這裡的春風,特指偏東方向吹來的風,也就是上海人時常說的:東南風。

農諺中的夏雨,不是說夏天落的雨,而是專指梅雨。

這句農諺先是被寫進上個世紀60年代創作的滬劇《蘆蕩火種》;遂而又被移植到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的“智鬥”一場戲中。由於《沙家浜》的全國性推廣和普及,由於至今仍有不少人喜歡“智鬥”這一場戲,就是在唱“卡拉OK”時,也常點出這段戲來唱,“行得春風有夏雨”這句唱詞,亦唱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裡所說的“夏雨”,是專指“梅雨”而言呢!

一般地來說,上海的梅雨時節開始於6月中旬,結束在7月的上旬,持續期約二十多天。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有些年頭,比如歷史上有記錄的1897年,梅雨只有6月8日、9日、10日三天。我小時候的1958年6月27日、28日、29日,也只有三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空間之婦唱夫隨

空間之婦唱夫隨

清水菊石
關於空間之婦唱夫隨:從小缺愛的白富美慕扶疏帶著空間穿越了,她以為自己穿的是種田文,立志好好種田,過上前世一樣的優質生活。可是表面冷清內心柔軟的她偏偏遇上表面軟弱內心強大的腹黑正太,在她一路護著他誓要讓他健康快樂成長時,渾然不覺她種田文的道路已經越走越偏……
遊戲 連載 103萬字
女皇的養成計劃

女皇的養成計劃

溫暖寒冬
遊戲 完結 61萬字
玩轉現實遊戲

玩轉現實遊戲

天淨沙
遊戲 完結 9萬字
穿越之我是婆婆

穿越之我是婆婆

一意孤行
遊戲 完結 40萬字
我的愛情不打折

我的愛情不打折

愛之冰點
遊戲 完結 23萬字
豆豆

豆豆"四大"歷險記

水王
遊戲 完結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