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3/4頁)
卡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改革取得了許多新經驗,使我們對建國以來的一些問題,可以看得更清楚些。
我們現在提出一個新的論斷,就是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認識,給人以很多啟示。我們在1956年剛完成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宣佈進入社會主義,但沒有認識到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才剛剛起步。
當然,問題不在於有沒有“初級階段”這個概念。
那時,毛澤東也常和別人說中國“一窮二白”
,所以建設社會主義有特殊困難;但因為中國的這種狀況同時又往往有建設社會主義或者會更容易些、更快一些這樣的想法。產生這種想法,看來是和錯誤地估計國家政權的作用,錯誤地運用革命戰爭時期群眾運動的經驗有關係。以為靠國家政權的行政手段,靠大搞群眾運動,就什麼事都能幹。為什麼會有這種錯誤的想法,這種錯誤的危害性是什麼,很值得研究。
1957年以後的許多“左”的錯誤,都使我們看到,不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認真地研究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發展的規律,而是從馬克思主義的某些最一般的公式出發,是極其
579
胡繩文集95
有害的。
1958年提出“全民大鍊鋼鐵”
,鋼產量要一年翻一番,從前一年的535萬噸變到“1070萬噸鋼”。
這好像是注意發展生產力,但結果完全失敗了。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無疑能起解放生產力的作用,但它只是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必須按照生產力發展的規律辦事,準備各種條件,使可能性變為現實。而且生產力的發展只能從社會原有的水平逐步地前進。以為有了先進的社會制度,生產力就能一步登天,當然只是一種空想。再者,社會主義生產關係也有一個逐步成熟的過程,它的發展水平不能不受到現有生產力的限制。脫離實際,按抽象的標準或主觀願望,一味追求“先進”
,那就不但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只能適得其反。
大辦人民公社,一切行業國有化,由國家經營,這些做法在當時認為很好。既然是社會主義公有制,那麼公得越大越好,越純越好,但實際經驗證明並不是這樣。為什麼生產關係“很好”
,生產力還發展不起來呢?於是用這種抽象地追求“純粹”的標準去看上層建築的問題,就提出了政治思想領域的階級鬥爭問題,以至發動“文化大革命”。
就“文化大革命”
的發動者本意來說,好像是為了建立一個純而又純的、最完美的社會主義,但結果走向反面,反而搞亂了社會主義,給那些爭權奪利的野心家造成了機會。這些經驗教訓當然值得研究,值得記取。
再來說說1957年反右派鬥爭的問題。
有一種說法,說反右派鬥爭中被稱為右派分子的人,提出了最好的意見,他們實際上是“正確路線”的代表。這種說法同歷史決議完全不一樣。歷史決議講,當時“極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分子乘機鼓吹所謂‘大鳴大放’,向黨和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放肆地發動
580
065胡繩文集
進攻,妄圖取代共產黨的領導,對這種進攻進行堅決的反擊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派被嚴重地擴大化了“。究竟歷史決議說得對不對?這是值得收集當時的材料,認真地研究一下的。
據我回憶,像歷史決議所說的真正右派分子的言論那時確是有的,但也確是極少數。那麼,“嚴重地擴大化”是怎樣形成的呢?
1957年我們剛剛進入社會主義,人們不可能對社會主義就認識清楚了。既然發動大家討論,給黨提意見,當然就議論紛紛,出現各種各樣的說法。特別是在知識分子中間,包括黨內知識分子,當時有“左”的,也有偏右一點的觀點,這是很自然的現象。有些人在不同程度上受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影響,在觀察形勢,討論問題,批評黨的缺點時表現出這種影響,也是不奇怪的。他們一般並不是敵視黨,敵視社會主義,倒是關心國家前途,肯動腦子的人。
認識上的偏差,本來應該透過討論、透過實踐來逐漸解決,而不應該一棍子打下去,當成敵我矛盾。何況有些當時被看作是偏差的,並不一定完全錯誤。在社會主義制度剛開始建立時,不承認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有個發展的過程,也是從純而又純的主觀要求出發,把在當時水平下認識的偏差說成敵人,結果是狠狠地打擊了肯想問題、敢提意見的人。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