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3/4頁)
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是人到中年之時的厚重閱歷和渴望平和心態的坦誠相見。
1951年4月28日出生在山東煙臺、且土生土長的李鐵軍,1968年,憑藉著堂堂相貌和文藝表演專長,幸運地被招進了青島話劇團,那一年,李鐵軍高中畢業,剛剛17歲。
當時,正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來勢兇猛之時,雖然李鐵軍置身於“紅寶書”、“大字報”、“口號聲”的一片史無前例、空前絕後的“紅色恐怖”的濁浪滔天中,但出生在引以為自豪的“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根紅苗正的家庭,李鐵軍似乎與外界的一切環境“絕緣”,再加上小小的年齡剛剛涉世,以其英俊的外貌,處處洋溢著一股抵擋不住的青春氣息,隨時隨地都會撲面而來。更為有利的外在條件還有他那頗為符合當時正流行的“工農兵”的形象和氣質,身材標準,體格健壯,是一個典型的“美少年”。故此,他很受團領導的器重和重用,被當作團裡的“頂樑柱”,頻頻上新戲擔任主演,套用現在的行話是一顆正在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未來之星”。
話說英武正當年的李鐵軍,正在劇團默默無聞地排練和演出一切為政治服務和需要的新編時事話劇,他的青春歲月在荒誕、動亂的年代裡倒顯得是那樣愚昧的充實,幼稚的不虛。轉眼之間,五六年的光景過去了,李鐵軍度過了他人生美好開篇的青春藝術期。
時下,江青頤指氣使所一手遮天的文化藝術界,萬馬齊喑,只有一枝獨秀的由“偉大的文藝旗手”霸佔天地的“八個樣板戲”統領天下。作為“新中國電影搖籃”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已經有5年沒有拍攝一部新電影了,在1971年年初和第二年,秉承“最高旨意”,投拍了第一批“八個樣板戲”中的兩部京劇藝術片《沙家浜》和《奇襲白虎團》。1971年“九·一三”林彪事件爆發後,1972年的新春,中央有關部委開始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意見,重新調整文藝指導方針,恢復拍攝針對當前形勢和革命鬥爭題材“兩大塊”的故事片。長影廠在1973年年初,就率先開拍了根據浩然長篇小說改編的農村題材的故事片《豔陽天》,還有早在1965年年底就已經拍攝完成、但趕在“文革”風暴來臨而未能公映的《戰洪圖》和《青松嶺》,也被江青點名勒令重拍,此外是工業題材的《鋼鐵巨人》和《創業》,緊接著,又上馬了兒童片《向陽院的故事》和廠裡的第三部“重拍片”——《平原游擊隊》。
作為對中國電影界內幕一概不知的李鐵軍,此時正在山東濟南演出本團描寫“青年突擊隊”生活的新編時事話劇《碼頭風雲》,他與唐國強一文一武演著“對手戲”,而臺下的觀眾席上正坐著一位既普通又特殊的觀眾,他就是長影廠的老導演周予。臺上李鐵軍的表演漸漸吸引住周導演的目光,他在觀看完全部話劇臨近尾聲的時候,鄭重其事地在演出節目單的李鐵軍的名字上,用筆畫上了一個圈。周導的用意與正在忙著四處尋找演員的《平原游擊隊》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他只是從欣賞演員本人的意思,意想作為自己以後新片的後備演員,因為,經過幾年的折騰,長影廠的青年演員隊伍嚴重缺乏,已經到了青黃不接的地步。
當時,為了重新拍攝《平原游擊隊》這部江青親自點名的“重點片”,聞風而動的攝製組人馬為此跑遍了整個中國,不遺餘力地四處尋覓扮演男主角李向陽的合適人選。顯而易見,老版的《平原游擊隊》裡深入人心的“李向陽”郭振清,因為年代的跨越和年齡的關係,肯定不能適合再來扮演同一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了。當時,作為一項光榮和神聖的政治任務,同時,也是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除了新疆和海南兩地之外,因為該地區人員的相貌完全不符合劇中的“平原”地區的“工農兵”形象的造型要求。攝製組相關人員分為5個組,足跡遍佈祖國大好河山的每一寸土地,共花費了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近3萬元天價的差旅費,最後在中國評劇院、上海電影製片廠、武漢軍區、丹東文工團、蘭州空軍文工團等專業文藝團體,共挑選了多達96個“李向陽”的候選人,這裡既有當年主演《小兵張嘎》的安吉斯,也有隨即調入長影、頻繁上戲的李俊海,還有一連在長影廠出演多部電影的葉志康,以及多年以後在影視界自成一體表演風格的呂曉禾、石維堅96個帥小夥,個個相貌英武,人人氣宇不凡,李鐵軍身在其中。說起他是如何被“歪打正著”挑選進來,倒充滿了荒誕的喜劇意味。
原來是李鐵軍被周予畫上了一個圈後,周予便出於愛才和好心,積極向《平原游擊隊》劇組的導演武兆堤和他帶上的新徒弟常甄華推薦。起初兩個導演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