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頁)
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000多人,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令酷愛文藝、在軍中享有“能歌善舞文司令”之美譽的劉亞樓,情不自禁,喜上眉梢。
劉亞樓在歸國途中,路過瀋陽,又觀看了瀋陽軍區招待他的一場文藝晚會,側耳聆聽著晚會上演唱的4首革命歷史歌曲。不知道是觀看當中觸發了他對革命戰爭年代的往事追懷,還是讓他在感覺上與朝鮮的大歌舞相互串聯在一塊,劉亞樓不禁若有所思,浮想聯翩,是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鬥爭20多年,在此期間,根據地和解放區的人民在長期的戰鬥當中,曾創作出了一大批深受軍民喜愛的革命歷史鬥爭歌曲,並且在民間也很流傳。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黨中央和解放軍總政治部曾多次發出號召:在全國範圍內大力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多多創作出充滿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昂揚革命精神的文藝作品,去鼓舞全國人民和全軍指戰員的鬥志,去爭取和改變國民經濟的根本好轉。劉亞樓想,用大歌舞的藝術形式正是宣傳和落實中央政策以上的最佳詮釋。
當年的下半年,劉亞樓在杭州開會的時候,特意把自己醞釀已久的設想,當作佈置的一項工作任務,將演唱革命歷史歌曲的這一特殊使命,交給了空軍政治部文工團總團副團長張雙虎。張團長回到團裡,迅速召集會議,提到演唱革命歷史歌曲,總團黨委負責人員當然清楚事情的背後還有一段這樣的插曲,那是在1959年6月1日第二屆全軍文藝匯演的當中,開幕式上的第一個節目,就是讓全軍百名老將軍合唱團演唱革命歷史歌曲大合唱,一時間,在全國和全軍都傳為佳話。然而,也就在這次全軍文藝匯演上,空軍的獲獎作品最少。劉亞樓司令因此對空政文工團黨委提出了嚴厲批評,並指出:“帥有問題。”這次領命後,總團黨委負責人員自然是不感絲毫怠慢,並以總團黨委的決定下發紅標頭檔案,具體指定由總團副團長牛暢來負責,讓文工團先放下所有其他的工作,集中力量演唱好革命歷史歌曲。全團上下鉚足了勁兒,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首先,團裡制定規劃,依據線索,摸清事情的原委,他們得知隨羅總長、劉司令同去朝鮮的還有總政歌舞團,就馬上派人去“總政”要來當年朝鮮演出的節目單,一看上面寫著: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三千里江山》。這樣以來,來龍去脈,一清二楚,大家統一思想,下決心創作出一臺與之相同的以演唱革命歷史歌曲為主的大歌舞來。
然後,領導班子成立,編劇組有牛暢、佟承傑、朱正本、張士燮、姚學誠、胡大德、谷娣、孟兆祥等人聯合組成。整體演出方案確定後,1960年年底,團裡迅速就派出以詞曲作家張士燮、朱正本、姚學誠、陳杰等為主的採風創作小組,奔赴江西等革命老區,系統蒐集整理革命歷史歌曲。
張士燮等一行風塵僕僕先後深入井岡山、吉安、永新、安福和南昌等地,蒐集到許多民風淳厚的革命歷史歌曲,在茨坪敬老院,老紅軍戰士李新珠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工農兵聯合起來》,井岡山革命老人賴發秀,也能夠十分準確地唱出《送郎當紅軍》。1961年的2月,張士燮等人恰好在九江市趕上觀看了江西省民間文藝匯演,吉安地區的業餘演員所演唱的一首送別紅軍的歌曲,給張士燮等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歌曲的曲調非常口語化,唱詞中夾雜不少俚語和方言,極富地方特色和區域風情,旋律婉轉優美,琅琅上口,容易學唱,歌詞充分表達了當年老區人民送別親人當紅軍的真摯情懷。在演唱現場,張士燮、朱正本等人有感而發,當即把歌詞和曲調的大意抄寫下來,並且如獲至寶般地連夜整理筆錄和曲調,並將之收入到《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當中,名為贛南民歌——《十送紅軍》。
作為有功之臣的張士燮等人,除了蒐集整理革命歷史歌曲之外,他們還把1959年第二屆全軍文藝匯演中空軍文工團創作的舞蹈《葵花舞》、成都軍區根據油畫創作的群舞《飛奪瀘定橋》(即《英雄戰勝大渡河》)、1961年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根據著名軍旅雕塑作品創作的雙人舞《艱苦歲月》等,都進行了有機的加工再創作。後來這些歌曲和舞蹈有13處之多,再經過修改、提煉和加工,最後都放進了1964年創作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裡面。
所以,後來文藝界知曉《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創作由來的專家們,一致地認為,1961年創作的《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是1964年建國15週年演出《東方紅》的“前創篇”;1984年為建國35週年創作的《中國革命之歌》,可謂是《東方紅》的“後續篇”。而19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