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頁)
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橫行之時又重新進行了二次拍攝,其中除了《年輕的一代》、《青松嶺》、《戰洪圖》這三部影片為當代現實題材,而被政治氣候所利用,強行與政治掛上鉤之外,剩餘4部均遠離時代,分別為不同革命戰爭時期的題材。這些影片的重新拍攝,其中人力、財力、物力的大量浪費,編導演主創人員和攝製組被迫重複勞動、耗費心血,還有在廣大觀眾中產生的對重複拍片的種種議論和不滿,不難看出當年“四人幫”之流為了政治的需求,那種黔驢技窮的狼子野心。
提起《南征北戰》,人們都知道195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黑白故事片和1974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彩色故事片。這部影片以解放戰爭中的國共較量,熱情地歌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和人民軍隊的戰無不勝。老片的編劇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導演成蔭、湯曉丹,新版的編劇不變,導演之一的湯曉丹換成老片的副導演王炎。前者的主演中,師長由陳戈扮演,高營長由馮扮演,趙玉敏由張瑞芳扮演,敵張軍長由項扮演,敵參謀長由白穆扮演。後者的主演中,師長由王尚信扮演,高營長由張勇手扮演,趙玉敏由俞平扮演,敵張軍長由王培扮演,敵參謀長由葛存壯扮演。在這裡所說的就是人們印象很深的敵張軍長的扮演者,老版的項以扮演反派人物、國民黨高階軍官著稱;而“北京人藝”的王培扮演新版的同類角色,給觀眾的直覺卻是懦雅有餘,兇悍不足。當然,這裡面融進了“臉譜化”的創作傾向和當時觀眾愛憎分明的心理因素,以及樸素的階級情感所產生的觀感效應。
影片《平原游擊隊》,早在1955年就曾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黑白故事片,影片主要描寫了抗日戰爭時期我敵後游擊隊與日寇的英勇作戰。這部由邢野、羽山編劇,蘇里、武兆堤導演的影響極大的影片,直到現在,人們依然非常清晰地記得影片中的兩個一正一反的劇中人和扮演者,那就是郭振清扮演的游擊隊隊長李向陽,方化飾演的日本鬼子松井。1974年,長影廠又秉承“文藝旗手”江青的旨意,重新拍攝這部同名的影片,編劇、導演仍是原班人馬,只是老導演武兆堤又帶上一個新徒弟常甄華,蘇里退出,李向陽一角在全國各地廣徵演員,竟然候選多達96人,最後確定由山東青島話劇團的李鐵軍扮演,但給人的印象卻是多了外表的英俊,少了內在的質樸。有趣的是那個松井的角色,也不知選擇多少演員,最終還是無人能取代方化,使之無奈地來了個“梅開二度”。其中;新版除了正反演員是沿襲“雙槍李向陽”和“鬼子王”松井之外,那便是採用老版那段由車明作曲的著名的“鬼子進村”的音樂和李向陽嘴邊上的一些經典臺詞。
無獨有偶的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54年拍攝的黑白故事片《渡江偵察記》,在1974年又由該廠再次搬上銀幕。該片擷取了解放戰爭渡江戰役之前,我軍小分隊進行敵後偵察的驚險故事。原編劇沈默君、原導演湯曉丹不變,後者只是又增加了三個改編者的名字“季冠武、高型、孟森輝”的名字,導演湯曉丹又帶上個湯化達,其他人員都來了“大換血”,原片孫道臨扮演的李連長改由王惠扮演,李玲君的劉四姐由張金玲來演,可是那個敵情報處長也是同方化演的松井異曲同工,最終還是由陳述再續前緣。其他角色均易演員。
根據陳其通的著名話劇改編的《萬水千山》,原名為《紅軍萬歲》,主要描述了我紅軍戰士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所發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1959年、1976年曾兩次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成彩色故事影片。老片的改編者為孫謙、成蔭,導演為成蔭、華純,主演藍馬扮演營教導員李有國,這是這位著名影星加入總政話劇團之後,第一次扮演“兵”的形象,且演得非常成功,可見其藝術造詣的深厚。該片還被文化部列為建國十週年18部獻禮片之一。在1976年6月間開始在全國上映的新版,編劇為原作者陳其通,導演改為嚴寄洲,巧合的是,原政委趙志方的扮演者黃凱,現演營教導員李有國。有趣的是,由於黃凱相貌酷似敬愛的周總理,許多觀眾自然會聯想起這部影片是歌頌周總理在長征途中的光輝事蹟。後來黃凱就是由於相貌的緣故,還真的在多部影片中扮演了不同時期周總理的形象,其淵源則是由新版《萬水千山》起的家。新版由原實景拍攝的故事片,改為舞臺話劇藝術片,仍由總政話劇團演出,但缺少了長征的殘酷性和真實感,其藝術感染力大打折扣,其侷限性也顯而易見。但是該片是為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40週年而重新拍攝,同時上映的還有舞臺音樂片——《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故這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