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2/4頁)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西南方面我軍之動作,依情況在三個方案中選擇一個,由陳鄧臨時決定。”
毛澤東把他的另一個決定告訴了陳鄧:整個戰役統一受陳鄧指揮。
這樣,中野、華野便將在戰役上協同作戰了。
陳毅、鄧小平感到責任重大,於11月2 日向中央軍委表示:“本作戰我們當負責指揮,惟因通訊工具太弱,故請軍委對粟譚方面多直接指揮。”
陳毅的職務是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中原局第二書記,毛澤東讓他負責協調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的協同作戰以及地方黨政工作。
上下關係融洽,處置恰當。
45.蔣、白衝突,雪上加霜
一向無法無天的蔣介石還不知道自己正面臨滅亡的厄運。
10月30日,衛立煌集團全軍覆沒的結局已註定。蔣介石對東北已無事可做,便把杜聿明留在葫蘆島,讓他指揮葫蘆島部隊撤退,自己則返回南京。
在南京,蔣介石立即根據國防部和參謀總部的意見,確定了一個徐蚌會戰計劃,其內容為:將徐州“剿總”的主力收縮到徐州、蚌埠之間,依託這段鐵路實行攻勢防禦,可進可退,同時佈防淮河,阻止共軍南下。
10月30日下午,何應欽再次在國防部召集開會討論中原作戰問題。這時,白崇禧也從漢口趕來參加會議。起初,他同意指揮徐州、華中兩“剿總”作戰,也同意將黃維兵團轉用阜陽、太和機動位置,而且還表示他的桂系部隊張塗兵團也可隨黃維兵團跟進會戰。可是第二天白崇禧就變卦了,堅決不肯指揮徐州“剿總”和華中“剿總”聯合作戰,在兵力調配上也不像日前那麼慷慨了。
白崇禧關鍵時刻拆蔣介石的臺有他自己的打算。美國政府對蔣介石政府的腐敗早就不滿了,在暗中支援李宗仁、白崇禧等,試圖扶持桂繫上臺,建立一個由他們直接控制的政府。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系巴不得蔣介石早日垮臺,由他們取而代之。白崇禧左右權衡,一方面為求自保,另一方面也希望蔣介石在戰爭中進一步失敗,支援李宗仁奪權。所以,當蔣介石邀請白崇禧兼任徐州“剿總”總司令時,白崇禧一口拒絕,並且拒絕將華中的兩個軍劃歸準備調往徐州地區的黃維第12兵團節制。
白崇禧的這一招,在關鍵時間給了蔣介石沉重的打擊。雖然十分惱火,但又拿白崇禧沒辦法,蔣介石在大罵李、白諸人不知死活的同時,也知道單靠劉峙這位“福將”不行,只好任命華中“剿總”副司令兼第14兵團司令官宋希濂為徐州“剿總”副總司令。要他協助劉峙指揮徐蚌作戰,同時便於抽調宜昌、沙市第14兵團所屬部隊東進淮海戰場。但宋希濂認為徐州“剿總”所屬邱清泉。孫元良難以指揮,不願赴任,他以鄂西方面不便脫身以及徐州方面情況不熟悉為由,致電蔣介石和顧祝同,請求收回成命。
蔣介石無奈,又想到了杜聿明。此時,杜聿明仍在指揮葫蘆島的部隊向華北、上海及南京撤退。11月3 日,蔣介石派國防部作戰廳副廳長許朗軒帶著徐蚌會戰計劃和自己的親筆信,乘專機飛葫蘆島見杜聿明。蔣介石在信中寫道:如果吾弟同意這一案,請即到蚌埠指揮。
杜聿明基本同意蔣介石的方案,但他又怕背放棄徐州的罪名,受輿論指責,於個人不利,便當即覆信蔣介石,表示同意將主力集中徐蚌,實行“攻勢防禦”計劃,但須待葫蘆島部隊撤退完畢再赴任,並建議徐蚌會戰部署請劉峙直接指揮,迅速按計劃實施,否則有被共軍牽制無法撤退的可能。
白崇禧拒絕指揮,杜聿明又遠在葫蘆島一時不能南顧,而中原局勢十分危險,蔣介石決定互回月4 日從南京飛徐州,親自部署徐蚌會戰,但臨行前,他又因有事,要顧祝同代他前去。
當劉峙得知蔣介石決定讓從東北敗歸的杜聿明擔任徐州“剿總”副司令時,十分高興,覺得自己終於可以脫身了。
對於國民黨徐州“剿總”這個蠢將,華東、中原兩支人民解放軍十分清楚,為了鼓舞士氣,在魯中南到處張貼著鼓動戰士們進軍徐州的傳單,傳單上寫道:“國民黨在徐州,來過三個大將,前年來的叫薛嶽,打了敗仗撤掉了。去年來了顧祝同,庸碌又無能,我們把他趕走了。今年來的叫劉峙,他是有名的大笨豬,我們要想生活過得好,就要勇敢上前開啟徐州去殺豬!”
11月4 日,劉峙從空軍飛機偵察的訊息中得知華東野戰軍十幾個縱隊南下,異常恐懼,連忙向顧祝同建議:“顧總長,總部放在徐州不好,應設在蚌埠。”而顧祝同以徐州總部搬動影響不好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