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
從12 日到15日,聯合艦隊的航空部隊和第二航空艦隊的轟炸機對哈爾西艦隊進行了反擊,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六百四十八架和從地面航空基地起飛的二百五十七架飛機參加了對哈爾西艦隊的攻擊。
據大本營19日發表的戰報說,光擊沉擊毀的美軍航空母艦就有19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等15艘,總之:皇軍取得了赫赫戰果,美軍太平洋艦隊損失過半。日本人贏了。
其實呢?哈爾西的損失只是被擊毀了兩艘重型巡洋艦“休斯敦”和“堪培拉”而已。
和以往的大本營戰報不一樣,這次大本營可不認為他們在吹牛撒謊,他們這次是真的贏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已經沒戲了。準備在菲律賓登陸的麥克阿瑟沒了海空掩護,他不就是來送死的嗎,有什麼好怕的?這才有一夜之間改換作戰計劃的邪門事出來。
在日本只要看太平洋戰爭的書,肯定會說到這場“臺灣近海海戰”,倒不是這場仗有多大的軍事意義,而是隻要看這場仗就可以知道那些不可一世的精英參謀們到底是一撥什麼人,日本軍隊的戰爭指揮到底是怎麼進行的。
戰果統計怎麼會出現天地之差,而且大本營還信以為真,拿了這個胡說八道的戰果去指揮下一步作戰呢?
其實這場戰鬥的有名還不是僅僅在戰果統計的荒唐,而是在於:有人知道了戰果統計荒唐,向大本營指出來了以後不但沒有人聽,反而被穿上小鞋,發配到前線去了。
堀榮三,陸大56期,剛剛畢業兩年。先分配在大本營第十六課(樞軸課),後來準備派去德國任駐德武官副官,但因為德國的樣子怎麼看怎麼不行了而作了罷。給調到情報部的第六課(英美情報課)。是個情報參謀。
堀榮三不但是個情報參謀,而且是個極為優秀的情報參謀。堀榮三在大本營裡被稱為“麥克阿瑟的參謀”,作戰課的作戰參謀有時會來找他幫忙算一下命:“美軍的下一個目標是哪裡?”,因為堀榮三經常算得準。他能從各種公開的資訊來源中推匯出美軍的動態,能從美國的無線電廣播的股價中推匯出美軍的瘧疾藥品,食品罐頭準備情況,再推出美軍在瘧疾病地區可能投入的兵力和時間。
就這麼個優秀的情報分析專家,在那些作戰參謀面前也沒了生氣。
因為他遇到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陸大前輩:瀨島龍三少佐。
大本營關於臺灣近海空戰的戰報發表的時候,堀榮三大尉正好出差去菲律賓。坐在去九州的火車上,聽到大本營戰報,他也很高興。但是到了九州陸軍新田原航空基地的時候,眼前的光景突然在他腦海裡閃出一個念頭:“不對”。
堀榮三大尉看到的是一架架像燒焦了的劈柴似的“飛機”,那時候由於美國的封鎖,敗戰的顏色已經越來越濃。沒有了鐵,飛機都是用糊門窗的紙糊在木頭架子上的。經過一次空戰,到處都燻得燒得焦黑一片,要多慘有多慘。
“就這樣的玩藝兒,能炸沉美國19艘航空母艦?那到現在為此日本人在幹嗎來著?”
很自然的疑問,對不對?
有一類戰犯叫“參謀”(六十五)
1944年6月,美軍開始進攻馬里亞納群島,6月15日在塞班島登陸,僅僅經過20天的戰鬥,人數為一個師團的陸海軍守備隊就全部“玉碎”。接著關島,特尼安島也以和塞班島同樣的模式落入美軍手中。
馬里亞納戰役以前,大本營還天真地認為,雖然航空母艦的力量日本佔劣勢,但是南太平洋各地的陸基航空兵飛機架數合起來和美軍的飛機數目也就差不多。能夠打一陣子的了。但是,各島的海陸軍航空基地幾乎都是在美軍的第一波攻擊中就全部被毀。沒有了空中支援的守島部隊按照作戰計劃想進入灘頭守備陣地,“乘敵軍立足不穩,把登陸敵軍消滅在灘頭陣地上”。結果還沒有來得及進入陣地,就被美國海軍的艦炮給全部清洗了。
馬里亞納群島本來是德國殖民地,一次大戰中被日本人乘火打劫弄來的,現在落到了美國人手裡。先不要說心疼不心疼,首先是馬里亞納群島的失守,使東京門戶洞開。只要美軍樂意,隨時都可以想法子在東京進行登陸作戰了。
7月18日,總理大臣兼陸軍大臣兼參謀總長的東條英機大將率內閣引咎辭職。
此時,大本營制定了代號為“捷”的作戰計劃,準備迎接美軍的登陸作戰。按照登陸的地區不同,作戰計劃共分四號,第一號是菲律賓,第二號是臺灣,沖繩和南九州,第三號是東京仙台,第四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