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海軍沒了情緒,海軍大臣只好乖乖地來大本營報道。不過到太平洋戰爭時,海軍地位提高了,又想起幾十年前的那句話來了,因此太平洋戰爭時的大本營就沒有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只是把參謀本部和軍令部給併到了一起,更加一塌糊塗。
海軍和陸軍這樣一鬧,哪個不怕死的文官還敢往這是非堆裡邊扎?更別說這幫武夫本來就討厭文人了。結果大本營裡面就弄得沒有文官。也不是一個沒有,有一個:內閣總理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可不是一般的文官,人家來了就是來當頭的。所以說大本營說起來是天皇為頭,或者說天皇的幕僚長——參謀總長為頭,實際上甲午戰爭時大本營的頭是伊藤博文。不僅如此,伊藤還乾脆把大本營就從東京給搬到了廣島的第五師團司令部院子裡面去了,連同天皇本人。對外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為了外交和作戰的一致,大本營應該離戰場近一點。其實是整個一個胡說八道。為了外交?各國駐日使節不都在東京嗎?你跑到荒郊僻野的廣島,那時候又沒有什麼“新幹線”,連飛機都沒有,怎麼個搞外交?
伊藤博文的漢學基礎十分紮實,寫的一手相當漂亮的韻律詩。估計他這個讓大本營搬家的主意就是跟三國裡的曹操學的——“脅天子以令諸侯”。
是哪個諸侯逼得伊藤博文要使出這一手?沒別人,就那山縣有朋。
有一類戰犯叫“參謀”(八)
伊藤博文發動甲午戰爭的目的是十分明確的:把朝鮮從大清國的附庸地位裡面“獨立”出來,進而全面控制朝鮮。所以伊藤博文的戰略是全部圍繞著朝鮮半島展開的。
但是,僅僅從開戰前和開戰時的靜態數字來看,要達到這個目的談何容易。因此進行和大清國的戰爭對伊藤來說無疑是一場大賭博。一場除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以外,連日本的國運也全盤壓上的大賭博。所以作為操盤手的伊藤博文,決不能容許有任何不和諧音來干擾這場超級大賭博。
最可能的不和諧音源就是首任參謀總長,現任樞密院議長,親手製造出了三個二元化的,弟子門生滿軍中的那位山縣有朋大將。
伊藤博文還真沒有把山縣有朋放在眼裡。不就是一個軍事指揮系統給你搞得支離破碎嗎?本老爺現在再給他拼起來就是了,一個戰時大本營制度在伊藤博文那兒就把個陸海軍二元化的問題給解決了;再把陸相海相也塞到大本營裡去,軍政軍令二元化的問題也沒了;至於政治軍事的二元化,老爺是幹什麼的?什麼,大本營裡面沒文官編制?老爺本人不就是文官第一人嗎?這不,什麼事都沒有嗎?就你們這些窮酸在那兒嘰嘰喳喳,鹹吃蘿蔔淡操心。
但是伊藤沒有認識到一條,他只是憑自己的資格和威望在辦事,沒有從組織上解決問題。大本營制度雖然在甲午戰爭和後來的日俄戰爭時期到了作用,但是隨著明治維新的重鎮們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制度上的缺陷就顯現了出來,以至於到後來幾乎成了20世紀最大的災難。這是後話。
參謀總長是天皇的幕僚總長,天皇統帥陸海軍。這句話翻譯一下其實就是參謀總長指揮陸海軍。那伊藤還能幹什麼?人家伊藤有辦法,把個山縣有朋派到第一軍去當司令官。理由冠冕堂皇:這是日本第一次和大國打仗,咱哥兒們的腦袋全賭在這上邊兒在呢,作為陸軍的最元老,你不去最前線親自指揮,還有誰能擔此重任?其實伊藤的用心就是要把山縣有朋和當時的參謀總長小松宮彰仁隔開來,省得妨礙老爺我在大本營裡發號施令。
大本營裡面可沒有文官編制,伊藤他就算是人在大本營他又怎麼發命令,命令誰呢?伊藤有辦法,你們不是都號稱聽天皇調遣嗎?本老爺我把天皇給調遣來,看你們還能怎麼整。一壯自己膽,二剎眾人威,這才是伊藤把大本營設到那天涯海角的廣島和把天皇也搬了過去的真正目的。
但是山縣也不能就那樣任人擺弄了。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山縣可深知其中三味,一到了外面,山縣又要開始暴走了。
伊藤博文的戰爭目的就是要爭取朝鮮的獨立,如果天照大神開眼再加上臺灣就更好了。本篇之六里面提到的以川上操六參謀次長為首的參謀本部的“徵清大作戰構想”中的在掌握黃海渤海制海權以後,日軍與清軍在直隸一帶的平原地帶決戰的計劃伊藤其實是不太同意的。因為伊藤博文不認為進攻北京,打垮清王朝是個好主意。把個清王朝給弄沒了,你和誰去談判去?而歐洲列強也不會容忍日本在中國大陸獨大,弄不好列強聯合干涉一下,最後日本落個羊肉吃不著空落一身羊騷臭。所以伊藤博文在作